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体两面,要以精神文明发展增强物质文明建设内在动能。“坚持传统与现代有机结合,推动文化与经济相互融合,创新践行人文经济学。”蒋鹏举委员表示,常州依托传统文化、现代文化、红色文化、江南文化等,打造文化新地标,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代表委员表示,在推进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把物质文明和...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既要通过经济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物质富裕,也要通过文化体制改革,激发文化生命力,实现精神富足。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推动文化繁荣兴盛,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着眼赓续中华文脉、推动文化繁荣的重大使命,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明确为中国式现代化重要特征之一,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的,追求的是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彰显了只有协调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才能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坚实...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对此,要深入理解和把握。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全部成果的总括和结晶。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创造性地确定了...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是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 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以人民为中心,要求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不断增强人民福祉,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强调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是经济的增长,更需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相协调发展。”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何晶说,黑龙江省文旅系统将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通过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不断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为黑龙江文旅建设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旅游业要将推进人...
“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需要二者相互促进。”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孟广禄代表说,锲而不舍、一以贯之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将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代表委员表示,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
我们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是对西方现代化单向度文明的超越,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优势。源于对百年变局竞争大势的深刻洞察。当今世界,大国竞争已不仅仅是经济竞争,在和平发展背景下不直接表现为军事竞争,而是体现为文化竞争。20世纪末,美国的文化产业占GDP达25%左右,已经超过国内的航空、重工业,成为其...
王向明: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既要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也要精神财富极大丰富、在思想文化上自信自强。要坚持两手抓、两手硬,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协调、相互促进,让全体人民始终拥有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开拓进取的主动精神、健康向上的价值追求...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崇高追求”要求我们,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必须不断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不断夯实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质条件,同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传承中华文明,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