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物诗词,主要的是托物言志,而“物我同一”则并不单纯言志,更是心境与环境的完美统一,在人生重大转折经历中达到文学性和写实的和谐统一,故而能褪去华丽的辞藻,一字一句,物我同一。 李白与大鹏,苏轼与孤鸿,朱敦儒与旅雁,三者可以说人与物都贯彻一生。 李白如大鹏,纵横天地,其遗风千年不散,受万人敬仰;苏轼如孤鸿...
解析 就是打破此心和彼物的界限,使我变成了物,也使物变成了我。古人认为外物和人一样是有感觉、情欲的生命实体,那么用人所拥有的一切来理解并表述外物就是最自然最合理最方便的了 反馈 收藏
“物我同一目”出自宋代韩维的《西园》。“物我同一目”全诗 《西园》宋代 韩维 西园日修整,竹树相缀属。春华犹未敷,气象郁函蓄。密雨错远林,轻寒傍脩竹。于此隐几坐,物我同一目。弟妹四五人,时来问幽独。我云忧与乐,在志所徇逐。无厌万钟慊,有道一簟足。置是不须议,春醪满樽绿...
学界有一些观点认为,“物我同一”是朱光潜对东方美学的继承、阐释和重新运用,其以“物我同一”这一话语重新表述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宇宙意识,并以之对西方美学思想中的“移情说”进行改造和重新诠释。如陈琰在《论朱光潜的移情观》中将朱光潜...
庄子的生态伦理思想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是“物我同一”的生态伦理情怀,包括三个层次,其中“人与天一”强调人与自然的相互融合,“物无贵贱”主张万物平等,“顺物自然”强调遵循自然规律。二是“万物不伤”的生态爱护观念。庄子认为,人应该珍爱万物,节约自然资源。
第一,在外射作用中物我不必同一,在移情作用中物我必须同一,我觉得花红,红虽是我的知觉,我虽然把我的知觉外射为花的属性,我却未尝把我和花的分别忘去,反之,突然之间我觉得花在凝愁带恨,愁恨虽是我外射过去的,如果我真在凝神观照,我决无暇回想花和我是两回事。第二,外射作用由我及物,是单方面的;移情...
物我同一 答案:就是打破此心和彼物的界限,使我变成了物,也使物变成了我。古人认为外物和人一样是有感觉、情欲的生命实体,那么用人所拥有的一... 点击查看完整答案手机看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名词解释 以己度物 答案: 人类在原始时代,凡遇到自己不能理解不能解释的事物,便习惯以自身为衡量标准来推比、类比...
答案: “物我同一体”出自: 宋代 朱松的 《逢年与德粲同之温陵谒大智禅师医作四小诗送之 其四》, 是一首五言诗, 诗句拼音为: wù wǒ tóng yī tǐ ,诗句平仄: 仄仄平仄仄 。 问题2:“物我同一体”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 “物我同一体”的上一句是: 山河我四大 , 诗句拼音为:shān hé wǒ...
庄子能化为蝴蝶,蝴蝶也能化为庄子。在“物我同一”之境中,庄子把自己与蝴蝶置于同一位置上,这体现了他对自由与平等的认知。一个社会缺少什么,哲人才会呼唤什么。庄子在本我所处的环境之外,重提了人不是自然的法则,消解以自我为中心。从这里可以看出,尽管庄子追求“物我同一”之境的人生,但他...
审美移情的基本特征是主客消融、物我两忘、物我同一、物我互赠。移情和感受不同。在感受活动中,主体面对客体,主客体是分离的,界限是清楚的。但在移情活动中,主体移入客体,客体也似乎移入主体,主客体融合为一,已不存在界限。对主体而言,他完全地沉没到对象中去,在对象中流连忘返,进入忘我境界;对客体而言,它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