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物合一:心和物是一体的,不可分割的,心是物的主宰,物是心的显现,心和物相互影响,相互转化,心随物变,物随心动,心物之间没有绝对的对立和隔离,而是有着相对的统一和联系。 万物生:万物是指天地万物,自然界和社会的客观存在,为心物合一的结果和表现,是心物之间的变化和互动的产物、是其多样性和丰富性的体现。
亦可谓心是一动,物是一静。 大学言“致知在格物”,则心之动即在物。故唯格物乃能致知,而后我心之全体大用无不到,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达。此始是中国之动静合一,天人合一,内外合一,即心物合一论。 ——钱穆《晚学盲言》 === 国学大师钱穆生于1895年,卒于1990年,高寿九十有六。钱穆一生著述不辍,晚年目...
商标名称 物心合一 国际分类 第35类-广告销售 商标状态 商标注册申请 申请/注册号 41975819 申请日期 2019-10-30 申请人名称(中文) 上海物心品牌策划有限公司 申请人名称(英文) - 申请人地址(中文) 上海市浦东新区金高路311号1幢289室 申请人地址(英文) - 初审公告期号 - 初审公告日期 2020-04-20 注册公...
心物合一,拼音:xīn wù hé yī,心物合一的意思:国父民生主义哲学的思想,用以修正历来偏重唯心或唯物的分派。认为精神与物质,实为一体两面,精神离开物质,则无从表现,物质缺乏精神,亦不能致用,既不偏于唯心,亦不偏向唯物,二者相因而生,相辅而成。
心之所向,行之所往,“以人为本”的保护时代正在悄然兴起。在未来的自然保护中,我们不应忽视对人心和情感的调润与塑造,加强和鼓励本土文化基础上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有关的人文创作,倡导和构建中国语境下的“心(人心)物(物种)合一”保护文化体系,是完成用“心”保护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的一环。 来源:中国环境报 ...
王阳明的上述言论,都发生在“龙场悟道”并提出“知行合一”之后,可以看出他在“主观”与“客观”之间已经有了新的认识,“知”与“行”、“心”与“物”,越来越融为一体,这才是“知行合一”的境界。 学生徐爱等人曾经就“知行合一”向王阳明提问:既然是“知行合一”,先生为何有时只说“知”、有时又只说“行”...
“心物合一”通俗来讲,就是我们的内心想法、感受和外在的事物是紧密相连、相互交融的。比如说,当你...
再回头来看心理状态则“意之所在所涉,未有无物者”“意不能悬空发动,一发动便涉着到事物”,层层推剥不能不归到“心无体以万物之感应为体”的结论。然则从心理现象观察,主观的心不能离却客观的事物即单独存在较然甚明,这是从心的方面看出心物合一。
若如就说解格物为“穷至事物之理”,则主观的良知与事物之理又如何能有直接关系呢?欲对于此点得融会贯通,非先了解阳明的心物合一论不可,阳明说:要知身心意知物,是一件。认为“意”是“心之所发”的一种意念、动机,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