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祠是汪氏宗族的主要祭祀之地,而“牛灯戏”是一种以“祭祀”、“灯会”、“多种演出”并存的民间文化,是汪氏宗族传统文化中的一支,是其传承与发展的基础。现在,牛灯戏的表演还在祖庙里进行,这些表演工具通常都放在祖庙里。每一家人都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祭祀,然后才能点燃灯笼。宗祠不仅是“牛灯”表演的主要场...
张全喜演艺牛灯戏《敬德耕田·自离皇城》唱段 是在优酷播出的生活高清视频,于2012-07-27 17:48:50上线。视频内容简介:夫子戏(牛灯戏,旧时灯会灯戏)在安徽省怀宁县洪铺镇杨山村、汪河村和宏光村(张屋)有传承,属于古青阳腔(或岳西高腔),《自离皇城》是《敬德耕田(尉
5月1日上午,宜春市袁州区天台镇流田村文化活动中心锣鼓喧天,人头攒动,热闹非凡。近瞧,原来是该镇文艺小分队在文化中心开展庆五一“非遗文化展演·牛灯戏”活动。 赛春牛灯戏是天台镇乡间流传一种充满浓郁乡土气息的地方戏曲,俗称牛唧灯,不但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更展现了当地独有的农耕文化特色。同时牛灯戏已被评...
”再有《申报》首次载“黄梅调”的演出地点,是距离怀宁黄梅山脚下洪镇不到20公里的安庆北关外(集贤关),而怀宁洪镇在明代就有“汪家班”演出“牛灯戏”,在牛灯戏的剧目《敬德耕田》唱腔使用的第一个曲牌是“黄梅雨”(普天乐)。由此可以证实,“黄梅调”一词来源于怀宁黄梅山下牛灯戏的曲牌---黄梅雨(普...
家乡的“牛灯戏”是农民自己创作的地方戏曲,形成于元代。农闲时节,农民将采茶歌、模仿农耕动作的舞蹈糅合在一起,加以乐器演奏,多种道具配合表演,形成了“牛灯戏”。“牛灯戏”一般在春节时表演,整个春节都活跃于乡间,甚至连续表演至春耕才结束,意在“接春”“闹春”“助春”。“牛灯戏”上演前,锣鼓喧...
被称为黄梅戏“母体艺术”的“牛灯戏”,在上个世纪60年代后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为了使这一“戏曲活化石”重新焕发生机,怀宁县不仅将“牛灯戏”公布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拨出专款大力扶持,同时在不同的场合进行展演。图为,该县洪铺镇汪河村农民在第三届村民春晚上演出“牛灯戏”。
怀宁:“戏曲活化石”牛灯戏持续600余年 春节期间,洪铺镇非遗传人汪传杰忙着整理牛灯戏道具。“牛灯戏始唱于15世纪,历时600多年。我们传承按择优取之的制度推行,家族中谁唱的好即可接过传承大业。至于演唱的学习,则并无专门的培训机构,主要靠自学的方式。长辈们演唱时,晚辈则在一旁边听边学,再加上父辈们饭后...
每逢外出耍牛灯都不忘带着黄磊,而黄磊也在一次次当观众的经历中将牛灯刻入了心里。他希望自己付出的汗水能让牛灯表演永不停歇,年复一年。第三幕戏:耀眼灯光入前途,百里之隔戏牛灯 “青少年21岁组冠军是——”在第27届全国体育舞蹈锦标赛的颁奖台上,黄磊紧闭双眼,耀眼的灯光似乎让他的大脑有些晕眩。曾经...
公示中!恩阳区川北灯戏·牛灯《饭碗》入围四川省第十九届戏剧小品(小戏)比赛决赛! 近日,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了关于四川省第十九届戏剧小品(小戏)比赛拟入围决赛作品名单的公示,恩阳川北灯戏·牛灯《饭碗》入围决赛,下面和小编一起...
中新网广元2月10日电 (苗志勇)“牛灯出外把锣开,千里迢迢送春来,一来送个春来早,二来送个小阳春……”2月10日下午,为了营造浓厚的春节氛围,挖掘当地地道年味而提升群众幸福感,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白朝乡组织40多名村民在月坝村一农家乐的操场上,表演了牛灯戏系列民俗传统活动,通过表演唢呐、锣鼓、牛灯、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