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验中的老鼠已经就被黄曲霉素而诱发癌症,并不是酪氨酸导致的老鼠患癌;2.实验也只是表明了酪氨酸与癌症发展可能存在关系,并不是直接说明,酪氨酸就会导致癌症;3.实验中被喂养老鼠的饲料,酪氨酸的含量占据饲料总蛋白量的 20%,而每100g的牛奶中却只含有0.159 g酪氨酸。这就意味着,每人每日必须要饮用9L...
是真的吗?#网传牛奶中的IGF-1可刺激癌细胞活跃生长与繁殖从而引发癌症。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陈君石认为,人体本身也含有IGF-1,一名成年人每日体内的生成量为1×107 ng。而市场上的牛奶中IGF-1含量约2.45 ng/mL,远低于人体内的量。目前科学界评估认为,没有证据说明IGF-1是致癌因素。
据测定,人奶中的IGF—1含量为13至40纳克/毫升,市场上的牛奶样本IGF—1含量约2.45纳克/毫升。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的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的结论也基本与此相同。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范志红告诉记者,在多项研究当中,最低组的乳制品摄入量为每日240克(以牛奶计)以下,最高组的每日摄入量超过700...
牛奶中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含量高,高IGF-1水平会进一步刺激增加雄激素的水平,并促进包括毛囊在内的很多组织的生长,通过增加角化过度和表皮增生,刺激毛囊,导致痤疮。 2. 胰岛素和IGF-1等激素,会刺...
高温和发酵可使乳制品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含量显著降低。 牛奶经75°C或85°C加热15分钟后,与未加热的原奶相比,IGF-1浓度分别降低了45.0%和45.2%。牛奶经高压灭菌(121°C加热15 分钟)后未检测到IGF-1。(图1) 发酵可以使牛奶中的IGF-1降低75%(图2),因为乳酸菌能够利用IGF-1作为氮源,利用程度取...
钙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矿物质,我们体内的钙99%集中在骨骼和牙齿中,其余约1%的钙,存在于细胞内、细胞外液及血液中。钙在血液中必须保持一定浓度,当血液中的钙浓度变低时,骨骼中的钙就会溶解,通过身体不同部位运送到细胞组织。而当钙富余时,多余的钙便沉积在骨骼中储存起来。如果在相同时间里,钙...
4.IGF-1,癌细胞 实验的IGF-1于牛奶需要剂量首先就很大,其次以老鼠作为实验对象,并不能证明对人的...
人体本身也含有IGF-1,一袋220毫升的牛奶中所含的IGF-1只有约539纳克,一个成年人每天自己产生的IGF-1约1000万纳克,是一袋牛奶含量的约18552.88倍。而且,目前没有任何科学依据表明IGF-1致癌。在关于酪蛋白的“大鼠实验”中,导致大鼠致癌的因素是黄曲霉毒并非酪蛋白,且实验结果不适用于人。
9.2009年2月.蒙牛公司被国家质检总局责令禁止向“特仑苏 牛奶添加OMP物质.所谓“造骨牛奶蛋白 或“OMP 都是杜撰出来的新名词.胰岛素生长因子1完全吻合.喝了IGF-1浓度如此高的牛奶.如果有一小部分IGF-1躲过了消化直接进入人体.就会使血液中的IGF-1含量显著增高.增加患多种
牛奶中含有一种激素,会导致皮肤油脂分泌失控的激素,痘痘爆发。因为人体中含有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当这种含量升高的时候,会导致表皮的过度角化和皮脂增长分泌增多,从而导致痤疮,也就是痘痘。牛奶中含有酪蛋白,会间接导致这种胰岛素生长因子的含量升高。含量升高之后,表层的皮脂分泌增加,导致炎症加重,痘痘也就随之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