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僧孺是甘肃灵台的一位历史人物。他既是政界的贵胄。又是文坛的名士。 牛僧孺生于唐代宗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卒于唐宣宗大中元年(公元847年),他一生六十九年中经历了德、顺、宪、穆、敬、文、武、宣八个皇帝。这正是唐中期以后走向衰亡的历史时期。这时期,皇帝昏庸,宦官弄权,因此,朝臣与宦官的斗争,...
牛僧孺东都就任后,于东城归仁里置筑宅第,将其在淮南任上搜求的嘉木美石,安放在阶庭。又在城南修造别墅,广纳奇石。牛僧孺部属,多有镇守江南者,奇峰异石纷至沓来,一时蔚为大观。 牛僧孺经常与当时著名诗人白居易、刘禹锡往来唱和。恰逢部属李...
刘禹锡寄赠牛僧孺的佳作,颔联乃是千古名句,结尾则富有言外之意 刘禹锡和牛僧孺都是中唐著名诗人,刘禹锡出生于官宦世家,自幼聪慧,学识渊博,进士及第后就深受皇帝赏识,并积极参加了由王叔文倡导的革新活动,也得到了很多学子的崇敬。牛僧孺比刘禹锡小9岁,他曾为了得到提携,向曾经的文坛名流刘禹锡投献诗文。刘禹锡当...
牛僧孺的官运,还是很亨通的,他在进入官场仅十五年之后,即从唐穆宗长庆三年(公元823年)起,就当了两年宰相,而他的座主白居易,却只是一名地方官杭州刺史。到唐文宗大和四年(公元830年),牛僧孺又被任命为宰相,两年后,罢相改任淮南节度使,驻守扬州,成为执掌一方兵权的大将。 牛僧孺由长安到扬州赴任时,途经东都洛阳,他...
牛僧孺字思黯,隋朝仆射奇章公牛弘的后代。此前,韩弘入朝,他的儿子公武行贿权臣来阻塞别人进言。不久韩弘、韩公武相继死去,孤孙年弱不能理事,皇帝派遣使者到他家中,把账簿都收缴上来,核算出入。用来记录贿赂宫中朝中大臣的账目都在,至僧孺名下,唯独有一行小字写道:“某年月日,送户部牛侍郎钱千万,不接受。”穆宗...
根据现有的史料分析,牛僧孺难免从个人的恩怨来处理这事之嫌。这也是牛李党争产生及长期不能平息的一个重要原因。以他和李宗闵为头儿的牛党,与李德裕、郑覃为首领的李党,因政见不合等原因在朝廷进行争斗,持续时间长达四十余年,以致时任皇帝唐文宗叹息,平息闹事容易,平定朝内党争很难。牛李党争在古代中国历史上...
而李宗闵则和李德裕斗了好几个回合,时间跨度达三十年。因此,李宗闵似乎比牛僧孺更能代表“牛党”。之所以后人将牛僧孺作为“牛党”代表人,原因有两个。一是“牛李党争”的起点是牛僧孺与李宗闵参加对策时引发的朝政风波,那次考试中,二人大肆抨击时任宰相李吉甫(李德裕之父),而李吉甫则动用权力处罚主考官...
他是唐朝四朝宰相,因为年轻时在朝堂上和当朝宰相的一席对话,拉开了大唐帝国40余年朋党之争的序幕。他叫牛僧孺,是中晚唐时期“牛李党争”中“牛党”的首领,曾被贬到河源(河源在中晚唐时就隶属于循州);两三年后,复原职。今天的《河源故事》,讲讲这位清廉刚直的四朝宰相。
牛僧孺字思黯,是隋仆射奇章公牛弘的后代。祖父牛绍,父亲牛幼简,官职低下。牛僧孺考中进士,应试贤良方正科目被录取,被派任伊阙县尉,后提升为监察御史,转殿中省任职,历任礼部员外郎。宪宗元和年间(806~819),改任都官,主管台阁杂官,不久换任考功员外郎,充任集贤直学士。
牛僧孺,字思黯,隋牛弘之裔①.始,韩弘②入朝,其子公武用财赂权贵,杜塞③言者.俄而弘、公武卒④,孙弱不能事,帝遣使者至其家,悉收赀簿⑤,校计⑥出入.所以饷⑦中朝臣者皆在,至僧孺,独注⑧其左曰:"某月日,送钱千万,不纳."帝善之,谓左右曰:"吾不谬知人."由是遂以相,寻迁中书侍郎.【注释】①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