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高适的《燕歌行》,让我认识古代那场令人扼腕的战争,让我们 触摸那些在战火的硝烟中一个个无法直视的灵魂。 二、作者介绍及背景: 1.高适(约 702~765),唐代诗人。字达夫。居住在宋中(今河南商丘一带)。少孤贫,爱 交游,有游侠之风,并以建功立业自期。早年曾游历长安,后到过蓟门、卢...
语文 摘要 正文 古诗词诵读《燕歌行(并序)》教案 【教案背景】 (-)、学生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自学,完成学案相关习题。 2.了解作者生平及所学作品,常用手法及诗风特点。 3.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目标】 1.了解边塞诗的特点及风格。 2.深入理解诗作丰富的思想内涵。 3.赏析对比手法的...
《燕歌行并序》是唐代诗人___(作者名)创作的一首___(诗歌类型),作于___(年代或事件)。 二、自主学习 1.学生自主阅读《燕歌行并序》,理解诗歌内容。 2.学生分享阅读感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 1.教师讲解《燕歌行并序》的创作背景及作者简介。 (以下划线部分需填写内容) 作者___(作者名)生活在__...
《燕歌行并序》教学设计全套【教学目标】1.分析诗歌中环境渲染、对比手法癿作用。2.挖掘、探究边塞诗癿内涵,理解边塞诗癿多重主题。3.深入理解诗作所表达癿复杂感情呾主旨。【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一)回忆乀前学过癿边塞诗,导入新课,从军行王昌龄青海长于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穹金甲,丌破楼兰终...
《燕歌行并序》教案 【文本解读】 大漠深秋,钲鼓声声,旌旗逶迤,羽檄飞大漠,战火照狼山,山川萧条,故城落日,寒夜巡更的刁斗,鲜血染红的白刃……出师、失利、被围、死斗,《燕歌行》写了这样一场边关战事。气势雄浑悲壮,惊天动地。战士拼死力战,将军轻敌骄逸,对比鲜明,力透纸背。诗歌接着又写后方思妇断肠,征人回首...
背景介绍:高适的边塞诗《燕歌行》产生于一个特定的社会文化场景:盛唐。盛唐时期经济空前繁荣,堪称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在那种蓬勃向上、昂扬奋进的时代氛围中,边塞诗如林庚先生所论,“主要的并不在于写战争,而是一种在相对和平的环境下充满着豪迈精神的边防歌”,而《燕歌行》又不全然如此,其主旨一直有...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雁门太守行》)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今天一起学习《燕歌行》并序。 二、了解作者 1. 江湖漂泊,怀才不遇。 公元 704 年,其时武后掌权,高适出生。彼时的高适早已家道中落,贫困孤苦。然则少年高适旷达乐观,积极进取,丝毫不以生活困顿为意,一边躬耕自给,...
1、选择性必修中册燕歌行并序教案【核心素养】1.了解高适的生平及其边塞诗,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2.剖析诗歌意象,分析诗歌描绘的画面。3.分析诗歌中环境渲染、对比手法的作用。4.剖析诗歌的思想内容,以及其现实批判意义。5.背诵全诗。【教学重难点】鉴赏并学习诗歌的艺术手法,了解其现实批判意义。【教学方法】诵读法、...
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燕歌行并序》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能够理解并背诵《燕歌行并序》; (2)了解作者高适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分析并欣赏诗中的意象、情感和韵律美。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燕歌行并序1.作者知识高适(约700—765),字达夫,一字仲武,河北蓨(tiáo)县(今河北省景县南)人,唐代诗人。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著有《高常侍集》二十卷。《燕歌行》是高适的代表作,不仅是高适的“第一大篇”(近人赵熙评语),而且是唐代边塞诗中的杰作,千古传诵。2.背景知识自唐开元十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