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月之全部作品:12堂“四史”公开课,上海史国际论丛:第2辑,光明的摇篮,上海史国际论丛(第4辑),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修订版),圣约翰大学史,海外上海学,姜义华口述历史,异质文化交织下的上海都市生活,上海的外国人:1842-1949
4月23日,在以“为有源头活水来”为主题的“昆冈文会”上,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复旦大学文科特聘资深教授葛剑雄,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熊月之和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主席丁申阳分别以《中华文明中“二陆”和江南文化》《松江气象的人文底蕴》《〈平复帖〉与中国书法鉴赏之道》...
本篇为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熊月之《上海的超强集聚:民族觉醒与光明摇篮》。 上海的超强集聚:民族觉醒与光明摇篮 上海之所以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之地、光荣之城,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特大城市超强集聚功能...
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上、下) 393 8.5 2016 作者 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修订版) 193 8.5 2011 作者 上海通史 第1卷:导论 15 8.2 1999 作者 西风东渐与近代社会 19 8.1 2019 作者 异质文化交织下的上海都市生活 77 7.6 2008 作者 魔都上海的魔力与魔性 15 7.6 2023 作者 章太炎 12 7.4 1982 作者 ...
今刊发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上海文史馆馆员熊月之在文汇讲堂的主旨演讲《史学大家王圻与隐逸士人陈继儒——晚明上海士人的民本思想与创新开放》节选,以飨读者。从王圻到陈继儒,加上大家都比较熟悉的董其昌、徐光启,这四个人大体可看出晚明时上海地区文人的走向。汇编大书,关注民生实学为当时新风气 第一,勇于开拓,...
虽然在上海工作,但熊月之一直心系家乡的发展,不仅目睹家乡淮安日新月异的变化,也在江苏举办的江南文脉论坛等活动中,从历史入手为江苏发展建言。奔波两地,他最大的感受就是,江苏和上海的地缘相近、人文相亲。其中最显性的表现就是苏锡常人的口音和饮食习惯与上海人相差并不大,而上海开放、创新、包容的城市精神和...
熊月之在部队当兵5年期间,闲暇时间,就发奋读书,认真学习,积极参加了当时工农兵的“批林批孔”运动学习小组,由于比较努力、出挑,作为骨干,被选送到复旦大学学习、进修、培养。对这批工农兵“批林批孔”的学习小组人员,学校也非...
一部中国近代留学史,大半部与上海有关。无论是留学欧洲,还是美国、日本、苏俄,近代中国的留学生大多从上海出发。无论是出国学习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还是工程技术、管理科学,归国后很多也留在上海发展。 「辛苦治学 忠心报国」 近代以来,留学运动在全世界范围内展开。论规模之宏大、人数之众多、地域之广泛、影响...
熊月之,男,1949年12月出生,江苏淮阴人。1966年毕业于江苏省清江中学,其后务农、当兵、做工,1978年春考入苏州大学历史系,同年秋考入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研究生班,1981年毕业,获硕士学位。曾任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历史研究所所长、所学术委员会主任、研究员、复旦大学暨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生导师、上海市政协委员...
【导读】10月26日下午,文汇讲堂169-5期“上海6000年(全称为上海文明探源工程:贯古通今向未来 上海6000年)”,在闵行区华漕镇王圻故里·赵家村鹿鸣影苑举办,主题为《史学大家王圻与隐逸士人陈继儒——晚明上海士人的民本思想与创新开放》。上海文史馆馆员熊月之担任主讲,上海社科院历史所古代室主任叶舟、上海博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