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币制改革方面,19世纪中期,不同货币竞相争取信用的局面开始改变,政府尝试同时控制货币的发行和管理。货币制度从金属货币时代步入信用货币时代(熊昌锟,2023)。 此外,近代民法体系在西法东渐背景下的法律继受,实现了有别于国家律令与民间惯例的法律...
2019 - 熊昌锟 - 《清史研究》 - 被引量: 0 收藏相关文章 良币胜出:银元在近代中国市场上主币地位的确立 2019 - 熊昌锟 - 《复印报刊资料:中国近代史》 - 被引量: 0 收藏相关文章 外国银元的名称及其辨认之法 2019 - 熊昌锟 - 《经济学家茶座》 - 被引量: 0 收藏相关文章 "良币胜出"——银元在近...
姓名:熊昌锟 籍贯:湖南省龙山县 职称:副研究员、副教授 主要学术领域:近代货币金融史、社会经济史、经济体制转型 学术兼职:中国经济史学会副秘书长、近代史分会秘书长;中国金融学会金融史专委会青年专家委员。 邮箱:xckhistory@163.com 教育背景: 2012年9月—2016年7月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中国史专业,获博士学位 ...
熊昌锟:近代中国货币本位制度考论 本文作者熊昌锟副教授 摘要 清代,铜钱是政府铸造的法定货币,而银币在缴纳赋税、贸易结算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学界据此认为近代中国为“银钱复本位”或“银钱平行本位”。事实上,“银钱并行”体系下,无论是货币本身、制度还是技术层面,铜钱、银币都难以成为本位货币。铜钱虽为法货,但...
人物简介 ··· 姓名:熊昌锟 籍贯:湖南省龙山县 职称:副研究员、副教授 主要学术领域:近代货币金融史、社会经济史、经济体制转型 学术兼职:中国经济史学会副秘书长、近代史分会秘书长;中国金融学会金融史专委会青年专家委员。 (展开)图片· ··· ( 全部0 张· 上传照片 ) 最近的5部作品 ··· 2019赣南...
本文作者熊昌锟博士 摘要 明末,机制标准化的外国银元进入中国东南沿海一带,并逐渐向北扩张,长江流域甚至北方商埠、城镇均可见其踪迹。清嘉道年间,清廷内部有关禁止或仿铸洋银的讨论激烈,不过仅流于口舌之争,并未有实质举措。此后,关于存废或仿铸洋银的争论从未停息,及至光绪年间,自铸银元成为共识,广东、湖北等省...
2022年8月10日下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经济学院夏令营第三场学术讲座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济体制改革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熊昌锟担任主讲嘉宾,题目为《传统中国货币制度变迁及其特点》。 熊昌锟副教授首先梳理了我国...
作者熊昌锟,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北京10083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2023年第10期P183—P203 清代中期以后,随着中国被深度卷入资本主义全球化进程,传统“银钱并行”的货币体系难以适应新的经济形势。19世纪70年代以后,欧美各国相继确立金本位,中国在偿付外债、赔款时承受巨额镑亏,金银比价的剧烈变动导致...
[1] 参见熊昌锟、徐雁宇主编:《赣南文书》,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 一、清代的户籍类型以及冒籍的产生 明初,赣南尚处于“地旷人稀”的环境,“赣为郡,居江右上游,所治十邑皆僻远,民少而散出山溪间,或数十里不见民居”。[7]然而明中后期以来,随着里甲制的逐步瓦解,国家无法通过里甲制度组织劳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