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陈子善在《熊式一:消失的“中国莎士比亚”》的序言这样写道。1991年熊式一去世,无人知晓,当年的《中国现代作家大辞典》中没有他的姓名;提起在海外用英文写作的中国作家,人们只知林语堂,不知熊式一。又过了15年左右,熊式一的主要作品才陆续在内地问世,而对其作品的研究,仍有很多空白需要填补。...
“我们忽视熊式一太久,我们也亏欠熊式一太多了。”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陈子善在《熊式一:消失的“中国莎士比亚”》的序言这样写道。1991年熊式一去世,无人知晓,当年的《中国现代作家大辞典》中没有他的姓名;提起在海外用英文写作的中国作家,人们只知林语堂,不知熊式一。又过了15年左右,熊式一的主要作品才陆续在内地问世,而...
“我们忽视熊式一太久,我们也亏欠熊式一太多了。”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陈子善在《熊式一:消失的“中国莎士比亚”》的序言这样写道。1991年熊式一去世,无人知晓,当年的《中国现代作家大辞典》中没有他的姓名;提起在海外用英文写作的中国作家,人们只知林语堂,不...
基于这些,我觉得说“熊式一是具有莎士比亚式影响的”,是没问题的。 然而我更想讲的是,中国人用英文写作同时又在英语世界中大获成功的,其实只有三位作家——最有名的是林语堂;第二个是蒋彝,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这个名字,郑达先生也写了一本《蒋彝传》,蒋彝也是大获成功的;还有,就是熊式一。 非常有意思的是,...
讲这些,只为帮助大家更方便理解,熊式一跟江西人、还有和林语堂、蒋彝他们这几个人的关系。 从旧式家庭走出 成为新式摩登人物 婚姻八卦背后的中国开放传奇 毛尖:莎士比亚写很多剧,故事其实都是有所本的,或者说有一个源头,哈姆雷特的故事、李尔王的故事、麦克白的故事,莫不如是。熊式一写的很多剧本也是有原型故事的,比...
提到熊式一,对于我们中国的绝大多数读者来说都是陌生的,但如果提到能够与熊式一并称的人物,比如林语堂,比如莎士比亚,那都是大名鼎鼎的。而熊式一和林语堂一样,是中国20世纪文学史上三位双语写作的大家之一。而他更是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他由中国传统剧目改编的英文戏剧《王宝川》在伦敦上演900多场,成为...
上个世纪用双语写作取得成功的三位现代作家林语堂、熊式一、 蒋彝 来自网络 同样,熊式一对自己的英语写作也有清晰的定位,即为西方观众介绍真实的中国,所以,熊式一智慧地规避了薛平贵一男二妻的原剧情。罗岗从中得出两个启示。其一,从世界文学的宽度来看,有不少写作者放弃母语用英语写作,并获得成功,在中国上个...
熊式一传记出版:重新认识“中国莎士比亚”熊式一是20世纪海外最知名的中国作家之一,陈寅恪曾以“海外林熊”之句将他与林语堂并举。他在1934年将中国传统剧目改编为英文戏剧《王宝川》,曾被《纽约时报》誉为“中国莎士比亚”,小说《天桥》也被翻译成多个语种。而在中文世界,熊式一的名字在很长时间里“消失”了。近日...
他是20世纪30年代海外最知名的中国作家熊式一,一度与著名作家林语堂并称“林熊”。1934年,他创作的英文话剧《王宝川》火爆全球,《纽约时报》因此将他誉为“中国莎士比亚”。他的小说《天桥》也被翻译成多个语种,畅销欧美各国。 种种原因,这位“中国莎士比亚”在中国内地没有太大名气。直到2023年,美国波士顿萨福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