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磨即“照刷磨勘”的简称,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官职。 元朝建立后,在中书省下设立照磨一员,正八品,掌管磨勘和审计工作,另肃政廉访司中负责监察的官员也称照磨,“纠弹百官非违,刷磨诸司文案”(《元典章》)。在此之外,元朝政府在其他机关,上自六部、宣政院、宣徽院等,下至地方行中书省、诸路总管府等均设有...
历史官职> 照磨 官名。元朝始置,为首领官。中书省、行中书省、六部均置。正八品,掌各衙门钱谷出纳、营缮料理等事。设于路总管府衙者,兼理案牍、刑狱。多由吏员升任。明朝于各照磨所置,品秩随所属衙门高低而定,自正八品至从九品不等。掌文书卷宗。清朝于各布政使司及顺天府下沿置,如明制。
历史官职> 布政使司照磨 官名。清朝沿用明朝官制,在布政使官署中设照磨官一人,掌管照刷卷宗,为从八品。见《历代职官简释·布政使司照磨》、参看《明史·职官四·承宣布政使司》。 官名。元代行中书省所属有照磨所照磨一人,秩正八品;检校所检校一人,秩从七品。明改行中书省为布政使司,仍有照磨所主官有照磨一人,...
照磨官的含义:一是照磨官是由“提控案牍”(控制、管理文卷和提议文卷)改名而来;二是,郑照磨兼“承发架阁”(文卷的收发、存档)又兼“对同承发检举勾销”(文卷的审察与勾销);三是,照磨官职不大,但职位重要,其签署的文卷意见事关一郡的“福”与“害”。照磨官相当于现代的秘书兼监察...
故一路之事,必自照磨始。照磨以为可,则署而呈之府,然后行之州县;照磨以为不可,则格不得行。故一郡之休戚,众务之得失,在于照磨一署之顷。照磨署之当,则一郡蒙其福;照磨署之不当,则一郡受其害矣。照磨之职,可不谓且剧哉!”可见,照磨官最初是由“提控案牍”改名而来。
明朝中后期,提控案牍的职能,尤其在检查与复核案牍方面,逐渐被照磨官所代替。清代乾隆朝,书吏出职仍然保留着“职以从九品未入流兼掣选用”的定制,显然是受到提控案牍“秩满授从九品”制度的影响。一、元朝地方政府提控案牍的出身与仕宦 (一)提控案牍的出身 元朝地方政府提控案牍最初多出自儒士或下层司吏...
敕封巡察照磨四品官的意思是皇帝命令封建官吏,对全国进行巡察,检查官员的行为是否符合四品官职责。封巡察照磨四品官是明朝时代的一项官制,这一官制实行从官衔的角度来看,分为四个等级,分别是正一品、正二品、正三品、正四品。每一品级都有不同的职责,正一品官是以巡查政务的职责,查验政府经费的...
元代中央设置中书省(掌管国家行政事务)、枢密院(掌管军事)和御史台(掌管监察);地方设置:行中书省、路、府、州、县,其上至中书省、六部(吏、户、礼、兵、刑、工部)、宣政院、宣徽院等,下至地方行中书省、诸路官府均设有照磨官一职,照磨官掌管审计监察工作,照磨官实际是由宋代的磨勘司...
《元史·百官》中记载了中书省照磨官的职能:“掌磨勘左右司钱谷出纳、营缮料例,凡数计、文牍、簿籍之事,”表明照磨官所需要掌管的内容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