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 钢材在某一高温区间(如400~550℃)和应力作用下长期工作,会使冲击韧性明显下降的现象称为热脆性。影响热脆性的主要因素是金属的化学成分。含有铬、锰、镍等元素的钢材,热脆性倾向较大。加入钼、钨、钒等元素,可降低钢材的热脆性倾向。反馈 收藏
钢的热脆性和冷脆性是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断裂现象,具体原因包括晶粒粗化、残留应力、化学成分等。 一、钢的热脆性和冷脆性是什么? 钢的热脆性是指钢材在高温下容易发生断裂现象的性质,通常发生在300℃以上的高温条件下。而冷脆性则是指钢材在低温下容易发生断裂现...
【名词解释】热脆性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金属材料在高温短载作用下,金属材料的塑性增加;但在高温长时载荷作用下的金属材料冷却后,其塑性会显著降低,缺口敏感性增加,往往呈现脆性断裂现象。金属材料的这种特性称为热脆性。 硫在固态铁中溶解度极小,它能与铁形成低熔点(1190℃)的FeS。FeS+Fe共晶体的熔点...
热脆性是指在高温下,材料的韧性变差或变得脆性。对于钢铁而言,热脆性是一种非常严重的问题。当钢铁在高温下加工时,如果过度变形或受到一定的冲击力,就可能会发生热脆性断裂现象。这不仅会影响钢铁制品的使用寿命,还可能会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 二、钢铁的热脆性成因是什么? 钢铁的热脆性是由钢铁...
钢材的热脆性是指钢材在高温下出现的脆性断裂现象,通常会导致钢材的失效和损坏。导致钢材热脆性的主要化学元素包括碳、硫、锰、硅、磷等。 1.碳:碳是钢材中的主要元素之一,它的存在可以提高钢材的硬度和强度,但当碳含量超过一定范围时,会导致钢材的热脆性增加。特别是当钢材中存在大量的游离碳时,会形成碳化物颗粒...
钢材中磷含量的增加会显著增加钢材的冷脆性。防止办法:因为P有强烈的固溶强化作用,结晶过程中,容易产生晶内偏析,使局部含P量增加,导致韧脆转变温度升高,从而更易导致冷脆。针对此,一则注意钢的最低使用温度不能低于韧脆转变温度,一则是严格控制钢中含P量。 (2)热脆性:热加工时开裂的现象。硫在固态铁中溶解...
钢材热脆性是指在高温下钢材易于发生断裂破裂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与钢材内部组织的结构和化学成分有关,主要是因为在高温下,钢材中的金属晶体发生异常的粘聚和变形,从而导致整体脆性增加。 二、原因 钢材热脆性的出现,主要与以...
会使钢产生热脆性的元素是硫(S)。 硫在通常情况下是有害元素。使钢产生热脆性,降低钢的延展性和韧性,在锻造和轧制时造成裂纹。硫对焊接性能也不利,降低耐腐蚀性。所以通常要求硫含量小于0.055%,优质钢要求小于0.040%。在钢中加入0.08-0.20%的硫,可以改善切削加工性,通常称易切削钢。 某些钢材400~500℃温度区...
1、钢的热脆性:金属材料在高温短载作用下,金属材料的塑性增加;但在高温长时载荷作用下的金属材料冷却后,其塑性会显著降低,缺口敏感性增加,往往呈现脆性断裂现象。金属材料的这种特性称为热脆性。2、钢的冷脆性:随着温度的降低,大多数钢材的强度有所增加,而韧性下降。金属材料在低温下呈现的脆性...
综上所述,钢铁产生热脆性的原因主要包括硫元素的影响、不恰当的热处理以及合金元素的作用。为了避免钢铁产生热脆性,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如优化炼钢工艺以降低硫含量、制定合理的热处理制度以及谨慎选择合金元素等。这些措施有助于提高钢铁的质量和性能,确保其在高温环境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