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6日至27日,由韩国专家学者组成的《热河日记》考察团一行20余人踏访承德,循着朴趾源的足迹,开启了一场“历史寻根·影视共创”的文化之旅。 踏访古迹,触摸《热河日记》的时空印记 1780年,朴趾源随朝鲜使团到访承德为乾隆皇帝祝寿...
热河日记的创作者 ··· 朴趾源 作者 作者简介 ··· 朴趾源(1773-1805),字仲美。为18世纪汉城世族名门之出身。天性豪爽,才思横逸,不肯碌碌从事于科举文字,酒酣耳热,往往指斥当途贵人,遂至落拓不遇,以文墨自娱。公元1780年,以朝鲜政府使节团随行一员,渡鸭绿江,涉辽野,至北京。因乾隆帝避暑于热河山庄,...
中国和朝鲜半岛世代的友好交流留下了丰富的“燕行录”文学,朝鲜实学思想家朴趾源1780年随使节团访问清朝后创作的《热河日记》可谓其中的压卷之作。《热河日记》一方面用实学思想家的眼光详实地展现了18世纪的盛清社会风貌;另一方面以实学思想家的态度反思朝鲜现实,对当时及后世的朝鲜社会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本书正是...
《热河日记》记录的是朝鲜文人朴趾源对中国社会发展的认识和体会。朴趾源以一个外国使臣的身份,通过自己的亲眼所见以及与中国文人之间的交流,对当时清朝统治下中国文学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一个整体的把握。通过《热河日记》中的详细记载,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到18世纪中国文学...
《热河日记》的心态和现在出游欧美日本的某些中国游客的心态惊人地相似。那就是毫无保留地赞美他所遇到的一切。在朴趾源的眼里,当时的中国就如同现在的美国和日本,先进发达得无以复加。 刚刚跨出国门,朴趾源就对边境对面的中国城镇大为羡慕。“屋脊穹崇,门户整齐,街巷平直。两沿若引绳然,墙垣皆砖筑。乘车及载车纵...
承德避暑山庄,至今巍然矗立着朴趾源纪念碑,基石上用中朝双语镌刻着:“朴趾源(1737—1805),韩国李朝著名学者、诗人、文学家,1780年来中国游历了北京和承德等地,写下著名的《热河日记》,为增进两国人民的交流与友谊作出了贡献。访华之旅 在18世纪后半期的朝鲜,人们遇见从中国回来的人,总要问:“你这次旅行...
今夫燕岩氏之热河日记 吾未知其为何书也 涉辽野 入渝关 倘徉乎金台之墟 由密云 出古北口 纵观乎滦水之阳 白檀之北 则眞有其地矣 又交际其国之硕学韵士 则眞有其人矣 四夷殊形诡服 呑刀呑火 黄禅短人 虽若可怪而未必罔两 河伯也 珍禽奇兽 佳花异树亦无不曲写情态 而何尝言其背千里 其寿八千岁...
今夫燕岩氏之热河日记 吾未知其为何书也 涉辽野 入渝关 倘徉乎金台之墟 由密云 出古北口 纵观乎滦水之阳 白檀之北 则眞有其地矣 又交际其国之硕学韵士 则眞有其人矣 四夷殊形诡服 呑刀呑火 黄禅短人 虽若可怪而未必罔两 河伯也 珍禽奇兽 佳花异树亦无不曲写情态 而何尝言其背千里 其寿八千岁...
朴趾源:撰写《热河日记》的朝鲜实学大师(下) 朴趾源一行在密云的故事,既有苦恼,又有惊喜。乾隆皇帝的寿辰是八月十三日,为了赶上祝寿,他们八月初五自京城出发,需要急行军才能如期到达承德。可偏偏天公不作美,渡过白河后赶上暴雨阻断道路。八月初六,在清朝礼部郎中、提督等人陪同下,朝鲜使团返回密云城。没过多久,奉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