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以来,“冰雪热”不断升温,各地滑雪场相继开门营业,一系列“冰雪+”新产品、新场景涌现,多地推出新举措、举办新活动,持续释放“冰雪经济”增长潜力,冬季旅游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景象。对此,网友点赞留言说:“‘冷资源’成为‘热产业’,前景令人期待。”新冰雪季开板 近日,第三届大兴安岭地区森林冰雪嘉年...
未来,中国石油应围绕地热资源富集区,规模拓展地热供暖制冷,大力发展地热发电,延伸地热工农业利用产业链,实现2030年地热发电装机容量50兆瓦、地热供暖面积累计5亿平方米,支撑引领中国石油地热产业高质量发展,成为深地地热领域领军企业。加强地热能资源的勘探与评估,明确深地地热成因机制与热储空间表征。一是加强地热资...
据国家太阳能光热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杜凤丽粗略统计,截至2023年,全国太阳能热发电工程相关配套企业数量已近600家。其中,集热系统相关产品和设备供应商约245家。光伏利用太阳能电池将太阳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而光热发电则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通过热功转换过程发电,光热发电机组配置储热系统后,可实现24小时...
五府山把“凉资源”变成“热产业”有什么秘诀?当过导游,做过旅游推介,现在又分管文旅工作的苏扶摇颇有发言权:“最主要的经验,是依托本地资源,做足‘四卖’文章——卖水、卖空气、卖山货、卖生活,以此带动民宿集群化发展。” 绿色是五府山最鲜明的底色。五府山地处武夷山脉北麓,是国家森林公园,...
我国城市供热基本上有三种供热方式,第一种为集中供热方式,这种方式供热的热效率相对较高,且对大气污染相对较小;第二种为独用锅炉房供热方式,这种方式供热的热效率相对较低,是冬季城市环境的主要污染源;第三种为分散供热方式,这种方式多用于家庭及个人直接用煤炉烧煤供热采暖,即污染环境又浪费能源。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这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明确了新阶段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近年来,我国热作产业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
实际上,为让冰雪这一“冷资源”变身旅游“热产业”,江苏等省份纷纷将“滑雪+温泉”“滑雪+美食”等文旅优势资源进行协同整合,完善配套服务,有力推动了资源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今年年初,连云港朐山书院利用天然雪花配合景区部分人造雪推出了体验堆雪人、围雪煮茶等项目。据统计,仅在元旦期间,朐山书院山雪盛宴、...
游客在杉木河上乐享漂流清凉一“夏”。人民网 涂敏摄 施秉县撷取巴施山之“施”和秉溪之“秉”,故名施秉。有山、有水,守着良好的自然生态,如何找到发展的新动能?90年代初,施秉县找出了一条路子: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以旅游业为龙头,带动第三产业发展。从何处着手?千头万绪中,施秉抓住“水”...
中国旅游研究院日前发布的《全国避暑旅游发展报告》指出,中国避暑旅游及相关市场规模已达1.2万亿至1.5万亿元。持续的高温下,六盘水把气候、生态资源转化为现实、稳定、高黏性的客流量,把宝贵的“凉”资源变成优质的“热”产业。凉都市区一角。六盘水市委宣传部供图 凭借盛夏平均气温19.7℃的清凉优势,62%森林...
此次在济南召开2024全国地热大会,充分利用中国技术监督情报协会地热产业工作委员会的专业平台,共同探讨地热能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推动地热能产业有规模有效益高质量发展。汪集暘在视频致辞中表示,我国东部部分老牌油田已经进入“老年期”,开采石油后还可以开采热水,将油田变“热田”,还可以把空出来的油井作为热储,采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