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地区“烧蚁塔”说 在潮汕地区,烧瓦塔还有另一种解释。由于“瓦”与“蚁”在潮语里同音,烧瓦塔又名“烧蚁塔”,寓意着烧死白蚂蚁,来年不再有蚂蚁为患。这一说法体现了人们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和对害虫的厌恶。 总的来说,烧瓦塔的来历具有多种说法和版本,这些说法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无论是哪种...
烧瓦塔(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烧瓦塔——赣县白鹭乡特有的民俗。源于明末清初,寓意平安、生活红火。 瓦塔,为砖块瓦片堆砌而成,圆锥(筒)状,由塔基、塔身两部分组成。直径150-200厘米,高约350厘米左右。烧瓦塔时,在塔基内外堆放柴草引火燃烧使瓦塔遍体通红。同时借助人为撒上食盐、硫磺助燃,形成烈焰腾空的壮观场面...
赣县白鹭乡的烧瓦塔,是一种源自明末清初的独特民俗。瓦塔由砖块瓦片堆砌而成,呈圆锥(筒)状,由塔基和塔身两部分组成。在塔基内外堆放柴草,点燃后使瓦塔遍体通红,同时借助洒上食盐和硫磺助燃,形成烈焰腾空的壮观场面。🦁 定南瑞狮 🦁 定南瑞狮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定南特有的民间舞蹈之一,分布于全县各乡镇农村。
太阳缓缓沉入地平线后,天空被染上了橙紫相间的色彩,这标志着深深植根于我们文化中的一种古老传统的开始——烧瓦塔。这座瓦塔是工艺品的杰作,它骄傲地矗立在村庄广场的中央。其复杂的设计是祖先们巧手的见证,在渐渐消逝的日光中闪闪发光。夜幕降临,空气中弥漫着村民们的期待和兴奋。孩子们咯咯笑着跑来跑去,而长辈...
中秋夜烧瓦塔的习俗起源于南宋未年。南宋未景炎元年(1276)正月,文天祥被元兵所扣留并将他押解北方,行至镇江时,文天祥冒险出逃。经过许多艰难险阻,在南剑州(福建南平)开府,指挥抗元。不久,又先后转移到汀州(治今福建长汀)、漳州龙岩、梅州等地,...
客家古村烧瓦塔 贺团圆庆丰收 总台江西总站2024-09-16 12:56:361163次观看 烧瓦塔是赣州客家人庆中秋的一个传统习俗,每逢重大的节日或者有贵客光临便会举行烧瓦塔的仪式。现场烈焰腾空,像一条条火龙在空中盘旋,极为壮观。熊熊火光与明月交相辉映,呈现一片温暖祥和的景象,村民们围着正在燃烧的瓦塔前,尽情享受着...
[年的味道]每到正月十五 白鹭村都要举办一场客家人的庆贺仪式——烧瓦塔 00:01:45 [年的味道]正月十五点灯 有人丁兴旺的美好寓意 00:03:00 [年的味道]“福首”带领全村人祭拜妈祖 00:02:09 [年的味道]妈祖成为海峡两岸同胞同根同源的文化象征 00:02:09 [年的味道]多民族乡亲欢聚一堂共庆新年 00:03...
百度试题 结果1 题目烧瓦塔是()民间重要的中秋娱乐节目。 A .广府地区 B .潮汕地区 C .客家地区 D .粤西地区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BC 反馈 收藏
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中秋之夜,不同地区的人们正在用独特的方式庆祝佳节,既有潮汕地区为反抗元朝暴政而产生的“烧瓦塔”习俗,也有拜月娘这样的文化色彩浓厚的习俗,这些都展示出当地的历史变迁与人们的生活状态,而这才是真实而富有色彩的文化。孙雪梅:《潮南中秋节习俗的变迁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潮人中秋烧瓦塔,一是纪念当年潮州人放烟火杀掉元兵,二是潮音“瓦”字与“蚁”同音,“烧瓦”就是“烧蚁”,意为烧死蚂蚁,来年就不再有蚁害。 瓦塔由无用之残砖瓦片堆成,高两三米,柴草填实塔里内,点燃火势冲天,再投以硫磺、鞭炮等,声势动天,蔚为壮观。 除了以上习俗,以前潮人还有“落老爷”、“游月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