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扬级炮艇(俄海军编号:21630型,代号:“暴徒”),是俄罗斯“金刚石”船舶制造公司建造。采用隐身设计,上层建筑外形简洁流畅、向内倾斜,烟囱置于艇两舷侧与海面平行以减少红外信号。高尔基造船厂和金刚石造船厂建造。发展沿革 布扬级炮艇(俄海军编号为21630型)是一种先进的小型水面作战舰艇。该舰装备1门100mm...
海军的炮艇部队,解放初期使用的是缴获及接收国民党起义的日制25吨内河炮艇(17艘堪用,其余状态不佳的备用)、日制木壳辅助猎潜艇(日文称“駆潜特務艇”),以及在上海水产公司56艘美式渔轮上加装机枪和20毫米机关炮(因后座力大,仅少量100吨渔轮加装57毫米战防炮),将美国的小型登陆艇(LCM型)改为炮艇(4艘)...
炮艇动力为2台M50F柴油发动机,双轴推进,最大航速24节,以10节航速可以达到最大320海里航程,艇上配备的淡水和食物可支持最多7天。苏联总共建造了118艘熊蜂级炮艇,是苏联海军的炮艇主力之一,这些炮艇后来有不少被俄罗斯继承,几年前尚有几艘在役,现在可能已经全部退役。
在1952年9月海军舰船修造部成立,根据部队对52甲型炮艇的使用反馈,海军舰船修造部提出了改进设计建造53甲型炮艇的任务需求。53甲型炮艇增加了露天指挥台和人力驾驶舵,方便进行编队指挥作战,同时为了加强船头对敌作战火力,将前主炮统一改作威力较大的苏制37单管机炮,至1955年共分两个批次建造服役36艘。1953年6月...
空中炮艇是一种军事武器,其概念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20年代,当时的美国陆军航空队(即美国空军的前身)开始了对具有侧面火力的战机的概念研究。基本信息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军又重新提出了研制具备侧面火力的战机的要求,但是这个概念长期停留在图纸上,直到越南战争爆发后才开始真正赋诸实施。在经过...
PGM巡逻炮艇,原为美国海军二战期间建造的PC-461级猎潜舰,战后中国国民党海军总共接收了26艘。历史背景 国民党撤到台湾后的1954年分别在美国查维斯敦接收"湘江","资江",'贡江","鄱江","昌江","清江","珠江","章江";在纽约接收"沅江",西雅图接收"澧江"等十舰;编号自"108"编至"118"("106"与"107...
内河炮艇的起源一点不比风帆战舰晚,只不过早期火炮笨重,排水量小的木质内河船只无法搭载重磅火炮。随着运河网络和舰船技术的进步,内河炮艇的破坏力也越来越大了。一战时期,法国建造了一批安装重炮的内河炮艇,并在索姆河等地区与德军展开炮战。法国需要内河炮艇 一战时期双方在经过前期的机枪屠戮之后,很快就开启了“...
人民海军第一款制式炮艇是日制25吨级炮艇。抗日战争时期,日本海军专门为在中国水域作战研制了该型炮艇,编制14人,艇长18米,宽3.6米,最大吃水1.2米,装备2部柴油机,双轴推进,最大航速11节,续航约300海里。吃水较浅的它很适合江河湖泊行驶,也能在近海风浪较小的区域行驶。该型艇为平甲板型,半装甲驾驶...
一、空中炮艇 美军对于空中炮艇的想法最早起源于二战,但这一想法一度停留在图纸上,直到越南战争才开始付诸于实现。由此可见,空中炮艇项目非常适应完全掌控制空权的这种非对称战争。从C131到C47、最后到C130平台,美国通过不断试验终于成就了目前为止最为成功的空中炮艇版本——AC130。依靠C130运输机本身庞大的“肚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