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生存和繁衍,我们祖先一直与各种天灾进行生死搏斗 ⚫即使在生产力水平、尤其是科技发达的今天,依然会面临各种灾荒的袭击 ⚫1998年的洪水、2003年的非典、2008年雪灾、汶川地震 ——四大灾荒—— ⚫古代常见的四大灾荒:水灾、旱灾、地震、瘟疫 ⚫在远古...
直到“丁戊奇荒”发生的一百三十多年之后,时任山西大学社会史研究中心主任郝平倾尽了十年的光阴,先后多次对受灾最为严重的地方走访调查,终于完成了《丁戊奇荒:光绪初年山西灾荒与救济研究》一书。通过这本长达二十多万字的著作,郝平采用前所未有的视角,还原了晚清历史上发生的那场惨绝人寰的特大自然灾害。其实,...
其波及范围“东至西安以东,南过成都以南,纵横几二千里”。“丁戊奇荒”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为惨烈的灾荒之一,在连续的旱灾、瘟疫及地震等多种灾害的叠加打击之下,华北五省及周边区域受灾人口在一亿以上,直接死亡人数超过了千万。山西、河南等重灾区,饥饿、瘟疫死亡加上逃荒,人口损失都在半数以上。山西太谷、灵石...
1984年饥荒之惨烈,不亚于人类史上任何一次大天灾,人类社会已经难以忽视了。各国媒体都在报道非洲的惨状,南非和西非地区情况稍好的国家,开始整车往北方输送粮食。但这些物资很难到达灾荒最严重的东非地区,沿途就被饥饿的国家给劫走了。当时非洲东部的埃塞俄比亚成为饥荒的中心区域,该国在70年代发生政变,军政府穷兵...
中国近代史是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的这段时间(1840-1949),期间历经晚清、中华民国、北洋军阀和国民政府四个时期,是封建王朝从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形成到瓦解的历史,在近代史晚清这段时间里,曾经发生一次骇人听闻的特大灾荒,饿死将近千万人的大饥荒,到处都是赤地千里,就连草根树皮都被吃完了,人们都不敢单独出...
本书实质上是李文海教授的论文、访谈、书评的合集,围绕近代中国的灾荒这一中心问题成书。近代中国灾荒频发,“十年倒有九年荒”并非虚言。研究中国近代灾荒史,一方面可以使我们更深入、更具体地观察近代社会,从…
在随后的20余年里,灾荒史研究渐渐升温,成为中国社会史研究的重要新兴领域。经过学者努力耕耘,灾荒史研究成果迭出,新材料、新观点不断涌现,增加了我们对历史灾荒许多感性的认识,亦加深了对中国社会变迁的了解,并为一些相关理论的探讨提供了有力的实证基础。但作为一种新兴的研究领域,灾荒史研究者在理论视角、方法等...
发生在1942-1943年的这场灾荒,是河南省在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发生的最为惨重的灾难。 但是由于当时正处于抗战之中,时局混乱。对于这场饥荒造成的损失难以进行精确的统计,目前仅有的两份官方报告之间数字差距极大: 第一份报告来自国民政府赈济委员会派出的张光嗣一行四人,他们在河南调查期间重点考察了河南省第1、5、6、...
#灾害#从灾荒史的视角来看晚清社会,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自然灾害对社会的广泛影响:晚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自然灾害的高发期,特别是水灾、旱灾、蝗灾等,对农业、人口和社会稳定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这些灾害不仅导致土地荒芜、作物受损,还使得农业发展进程迟滞,耕畜减少、土地贫瘠化,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
《山东近代灾荒史》中,将灾荒与国人的性格和民风联系起来分析,佳。7.近现代,抗灾救灾的理念和模式,是伴随着文明的普及、素质的提高、社会的进步等,一起变化的。而政权和科技,更是起到了关键中的关键作用。一个健康开明团结的社会,防灾与抗灾能力必强。8.任何社会都有善良公义的人性力量在生生不息,抗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