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瓦匠为美化灶君殿边的灶山、烟柜及整座灶,于是在灶的各个部位画上各种图案来装饰,崇明人把这种画在灶头上的画称为灶花,因为灶花是画在供奉灶君的灶上的,所以早期的灶花内容以五谷丰登、年年有余(鱼)等为主,并辅以花草图案及线条装饰,构图比较简单。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后陆续出现了六畜兴旺、花鸟鱼虫、神话传说...
崇明灶花,又称“灶头画”,是流传在崇明等地区的民间美术,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2007年入选上海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本届灶花艺术节以“畅游乡村美景 乐享非遗魅力”为主题,活动将持续至12月。开幕式现场,灶花艺人和非遗传承人将灶花艺术融入崇明生态岛建设等内容进行灶花创作。来自向化中、小学的小朋友...
上海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郑土有是本届灶花节特邀嘉宾,他告诉记者,崇明灶花是瀛洲百姓数百年来创造出的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具有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当下柴灶逐渐退出生活的趋势已经无法改变,想要留住灶花,就必须在遵循非遗保护原则的基础上,赋予灶花新的功能,加入符合当下人们审美标准的元素,推出系列...
”灶花“(有时也称作”灶画“)可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昨天,第十五届“南江风韵杯”崇明灶花艺术节在向化镇开幕,向市民游客展示灶花、竹编、水仙雕刻等民间技艺,让参观者体验民俗文化的魅力。 向化镇文化底蕴丰厚,是市级非遗”崇明灶花“、”崇明水仙“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积聚地,连续两届被上海市文旅局命名为“上...
(2)结合以下三则关于灶画的资料,谈谈我们为什么要保护灶画。材料一:灶画是以一种历史悠久的汉民族传统民俗艺术,别名灶花、灶头画,指江南地区汉族劳动人民在砌灶的同时,专请灶
#崇明民俗汇# 灶花绘画方法独特,是一种湿壁画法,即灶头砌成以后,灶上所粉饰的石灰尚未干燥,泥瓦匠即挥笔在上面作画,以后随着灶火的烘烤和自然挥发,整个灶面渐干,上面的画作就能历经几十年而不变其色。印证了一句话:高手在民间呀! û收藏 1104 75 ñ赞 评论 o p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
画灶花最原始、最基础的颜料叫“镬(huò)锈”。“镬锈”是正宗的崇明土话其实就是锅底灰。从锅底刮下墨黑墨黑的炭黑,加上米酒调浓,等有粘头了,再加水稀释,然后就可作灶花,这样的画在墙上几十年不褪色。为了美观,有些灶花还加了颜色。灶花开始是jí xing之作,随后成为有一定模式的装饰。一般认为,灶花作品由...
在上海浦东周浦镇界浜村,1月14日,村里就举行了一场传统味很浓的民间“送灶”活动。由村中陈氏老宅的88岁张福良老人出面,将刚出锅的浦东菜肉圆子恭恭敬敬的放到灶台上,向灶老爷表示敬意,并在口中念念有词,祈愿来年有一个好收成。而画灶花是“送灶”的另一项重要内容。画灶花就是给灶台绘上图画,鲤鱼...
为了这次“送灶”,界浜村特地把陆氏百年老宅里的老灶头修补粉刷一新,又请来了书画家许灵电、谈正官等人,一起为老灶头画上精美的灶花。许灵电说,自己年轻时经常走村串户为乡亲们画灶花,直到现在仍对这种传统艺术充满了感情。在书画家的画笔下,鲤鱼跳龙门、喜鹊登枝、鸳鸯戏水等一个个灶花,没多久就活灵活现...
四、 推荐阅读。崇明的灶花灶花,农家灶头上的画,几百年来,人们习以为常。 直到液化气来了,灶头几乎废弃不用,灶花逐渐淡出农民的生活,人们才猛然惊觉:这是一门难得的民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