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皮书是指20世纪60年代初至1980年间出版的一批特殊的书籍,主要是为了配合党中央发动的针对苏联共产党的国际反修斗争,特别是中苏大论战的需要。这些书籍都是作为“反面教材”,属“毒草”性质,封面一律用灰色纸,不作任何装饰,因此大家习惯上称之为“灰皮书”。灰皮书均为内部发行,封面、扉页上都印有“内部发...
多年编译“灰皮书”所获得的知识,研究“灰皮书”所得出的众多新观点,开始发挥作用。正是这些同志在“文革”结束后投身于拨乱反正的工作,才能够迅速对一些被歪曲的历史、对历来被看作“修正主义、机会主义”的东西进行反思,并依据确凿的材料作出新的评价。近年来,“灰皮书”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很多媒体报道过...
这些书有的是由我们翻译的,有的是由人民出版社找人翻译的。这些书统称为“灰皮书”,据说其名称和发行办法是康生提出的。康生说,这些“坏书”用一种颜色纸做封面,人们一看就知道是坏书了。 郭汾阳:“灰皮书”对应的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苏两党之间的分歧和破裂,作为标志,则是1956年“苏共”的“二十大”。
灰皮书,黄皮书 作者:沈展云著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10 版次:1 ISBN:9787536049987 定价:28.00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441页 字数:320千字 丛书:花城谭丛 内容简介: 上世纪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我国出版了一大批外国政治、历史、哲学、文学著作,一律以灰色、黄色、蓝色、白色、绿色...
《灰皮书,黄皮书 沈展云 花城出版社【正版】》,作者:灰皮书,黄皮书 沈展云 花城出版社【正版】沈展云 著,出版社:花城出版社,ISBN:9787536049987。
《我的前半生(灰皮本)》是溥仪在抚顺战犯管理所最初撰写的反省笔记,一九六〇年曾由群众出版社内部印行;后又遵照中央领导的要求“另起炉灶”,于一九六四年正式出版了《我的前半生》。“灰皮本”的出版,完整展现了这部旷世名著的成书过程,对了解溥仪的思想转变具有更丰富的史料价值。
“灰皮书”现象在中国国史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虽然目前的研究仍然存在不足,但“灰皮书”现象为研究中国国史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和切入点。通过深入了解和研究“灰皮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国史的复杂性和多元性,以及历史事件对当代社会的影响。尽管官方的研究和相关资料仍然缺乏,但通过民间的...
“灰皮书”:回忆与研究的创作者· ··· 郑异凡作者 作者简介· ··· 郑异凡,中央编译局研究员,全国资深翻译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任国际共运史研究所苏东处处长,长期从事苏联史的研究。曾参加托洛茨基、布哈林等人的“灰皮书”的编译工作。主要著作有:《布哈林论》《天鹅之歌——关于列宁后期思想的对话...
最后一本“灰皮书”是一九八〇年出版的由中央编译局编译的《托洛茨基言论》。 第一本“黄皮书”是一九五七年出版的《不单是面包》。 部分“灰皮书”书目。 连接: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read.asp?BlogID=1090839&PostID=30831462 说起“特供”一词,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竟曾是作为精神食粮...
随后,随着中苏矛盾和分歧的日益尖锐,为了配合“反修”斗争,“灰皮书”开始大量出版。这一阶段的出版物围绕关于时代的特征、帝国主义的性质、和平共处、和平演变等一系列问题,致力于批判南斯拉夫的铁托以及苏共赫鲁晓夫等的“修正主义”。这一批判不仅局限于现代的“修正主义”,也包括了欧洲的陶里亚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