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灭巴蜀之战,于周慎靓王五年(公元前316年),秦国张仪、司马错等率军攻灭巴国(今四川东部)、蜀国(今四川西部)的战争。历史背景 巴、蜀两国在今重庆、四川。蜀国都成都(今四川境),为“戎狄之长”。巴国都巴(今重庆嘉陵江北岸),与蜀不睦,而与苴国友好。这年,蜀王出兵攻苴,苴侯出奔到巴,向...
蜀汉连年进犯魏国领地,司马昭不堪其扰,而此时司马昭看见灭亡蜀汉的大好时机,于是决心大举伐蜀,但朝臣多以为不可,独司隶校尉钟会与司马昭附和。司马昭与百官商议曰:“自定寿春以来,息役六年,治兵缮甲以拟二虏。今吴地广大而下湿,攻之用功差难,不如先定巴蜀,三年之后,因顺流之势,水陆并进,此灭虢取虞之势...
2、战略错误:将御敌于国门之外,改为纵敌入围,聚而歼灭。从刘备时代到诸葛亮时代,蜀汉的御敌战略是:将敌人阻挡在国门之外。蜀汉利用蜀道险峻的特点,前出汉中设防,在秦岭进出汉中的数条要道上防守,阻止魏军进入,在此战略之下,魏军很难进入汉中,比如曹真伐蜀和曹爽的兴势之战,都以失败告终。姜维成为大...
公孙述的失败,给东汉的统一画上了最后一个句号。从此,天下再无割据势力,刘秀成了真正的一统之主。而公孙述呢?不仅自己丢了性命,他的亲族和部下也一同被清算,连蜀地的经济都因为他的长期压榨而一蹶不振。这场灭蜀之战,让人看清了一个道理:再好的地理优势,也挡不住内忧外患的侵蚀;再强的割据势力,也...
东汉灭蜀之战是指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春至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十一月,在东汉统一战争中,光武帝刘秀削平益州北部(今四川、汉中)割据势力公孙述,完成东汉统一的作战。背景介绍 建武四年(公元28年),公孙述进攻关中失败,退守汉中巴蜀。隗嚣反汉后,公孙述曾数次援陇,意图帮助隗嚣阻止汉军从武都(郡治...
晋灭谯蜀之战是发生于中国东晋义熙九年(413年)的一场战役,由东晋益州刺史朱龄石统率晋军进攻割据蜀地的谯蜀政权。最终朱龄石击破蜀军,谯蜀君主谯纵自杀,谯蜀灭亡。事件背景 谯蜀因义熙元年(405年)益州军队兵变,进攻成都(今四川成都)并杀害晋益州刺史毛璩而建立。其时东晋正在平定桓玄余众,直至义熙二年...
嘿呀,那历史里头真正的公孙述,到底是啥样的人呢?作为历史上首个割据在四川地区的割据皇帝,他为啥能牢牢掌控四川十多年呢?而且最后还被刘秀给消灭啦?历史上真实的“东汉灭蜀之战”,到底是咋个回事呢?这个故事呀,咱们从公孙述这个人这儿开始说起呗。公孙述的事儿呢,其实一开始是讲一个普通的地方官员,...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场改变历史的“灭蜀之战”,看看刘秀是如何在这场艰难的攻坚战中,最终笑到最后的!这一年,距离当年刘秀起兵,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四年!在之前的十四年里,刘秀先是追随自己的大哥刘縯,推翻了王莽政权。后来又孤身北上,去河北招抚各地的割据势力,开始建立东汉。到了这个时候,中原地区绝大多数...
一、三国鼎立的尾声:魏灭蜀之战的背景 公元263年,三国鼎立的局面已持续了近半个世纪。曹魏、蜀汉、东吴三方势力相互制衡,天下大势看似僵持不下。然而,此时的蜀汉已显露出衰败的迹象。诸葛亮去世后,蜀汉国力日渐衰弱,内部矛盾重重,后主刘禅昏庸无能,朝政腐败,民心涣散。与此同时,曹魏在司马昭的掌控下,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