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徐学琳 张欣悦|契丹早期火葬墓研究:火葬是契丹人的主要丧葬习俗之一,是其丧葬观念的体现。契丹早期火葬墓可分为土坑墓、砖室墓两类,土坑墓依据葬具可分为两型,分别为A型桦树皮火葬墓、B型骨灰罐火葬墓,其中B型火葬墓分为Ba型鼓形罐火葬墓、Bb型双耳罐组合火葬墓及Bc型多类型骨灰罐组合火葬墓三个亚型...
根据前述的判断标准,目前可明确判断为契丹火葬墓的有通辽市乌斯吐[4]、半截店[5],巴林右旗虎吐路[6],巴林左旗宝泉村[7]、双井沟[8]、公司屯[9],敖汉旗白塔子[10],喀喇沁旗上烧锅M1[11]、十间房[12],林西县刘家大院M10[13],察右前旗豪欠营M4、M10[14],科右中旗...
契丹早期火葬墓以土坑墓为主体,主要以骨灰罐为葬具,少数如乌斯吐墓骨灰之上覆盖桦树皮。骨灰罐或如马莲屯M1东30米处、方家屯乡后旧门墓葬、柳树屯乡泥马窝堡鼓形罐单个出现,或如海州乡火葬墓同一类型骨灰罐成组出现,或如双井沟墓、半截店墓群不同类型骨灰罐组合...
厦门大学考古学者通过科技手段,发现我国在距今4800年-4400年的新石器时代已经存在火葬行为,比之前有文字记载的火葬葬俗至少提前了2000年。厦大近日发布消息,厦门大学科技考古实验室葛威副教授团队,揭示了江西省靖安老虎墩遗址的一批墓葬,是我国新石器时代最早的火葬墓。这也是国内首次通过科技分析明确火葬墓的性质,此...
近几年,土葬墓碑越来越少,而火葬墓碑却越来越流行。这其中原因就主要归结于国家这几年推行的丧葬政策。我国近几年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推行火葬和集中墓葬政策,其墓地就是为了节约用地,现在我国的一线城市以及较发达的地区都基本已经实行火葬的丧葬方式,且火葬的普及率会越来越高,部分地区甚至连农村都开始建有陵园了。
科普时报讯(记者符晓波)厦门大学科技考古实验室、人文学院历史系葛威副教授团队,近日通过科技手段分析发现位于江西省靖安老虎墩遗址的一批墓葬为火葬墓。这一发现表明我国在距今4800—4400年的新石器时代,已经存在火葬行为,比以前有文字记载的火葬葬俗至少提前了2000年。
四川自贡市殡葬改革提倡火葬,火葬墓碑越来越流行 有生必有死,是自然规律。在人逝世后,给予妥善安葬,使其灵魂安息,也是人之常情。在古代,人们认为逝者往生后应该“入土为安”,因而多沿用土葬的安葬方式。但是,土葬占用耕地、浪费木材,再加上历代封建统治阶级把重敛厚葬定为丧事礼法,使得很多家庭为了安葬逝者...
一、契丹火葬墓的界定与发现 从已发表的考古材料看,尸骨葬是辽代墓葬的主流,其次为火葬。火葬是指以火焚尸,将焚烧后的骨灰埋于墓坑之中的埋葬行为。作为辽代墓葬的重要类型,火葬墓在辽朝全境均有发现,总数在百座以上,从早到晚呈逐渐增加的趋势。 就表现形式而言,可大致将辽墓分为契丹人墓葬与汉人墓葬两类。如徐...
顺荡火葬墓群,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白石镇顺荡村,为明代墓葬建筑。顺荡火葬墓群群坐西朝东,横向排列,从下向上依次递进,总面积约15000平方米。墓地保存火葬墓1000冢,梵文碑85通,梵文经幢7座,是整个云南省境内保存得较为完整的火葬墓群之一,多数梵文及碑刻均较为清晰,是研究古代民俗和民族文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