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上还有基于钠吸附比(SAR)来辅助判断灌溉水适用性的标准,当SAR<10时,对应灌溉系数一般较高,水质较好;当10<SAR<18时,灌溉水质量中等;当SAR>18时,灌溉水质量较差,对应的灌溉系数也较低,对土壤危害较大 。不同地区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如土壤类型、气候条件等,对灌溉系数标准进行适当调整和细化,以保障灌溉用水...
具体来说,它是指在净灌溉量相同的情况下,不同作物的蒸发散量之比。简单地说,灌溉系数是用来描述灌溉效率的一个指标,也是设计、规划和管理灌溉系统的关键参数之一。 灌溉系数的大小与土壤、气候、作物品种、季节等因素有关。灌溉系数越小,表示单位面积灌溉水量越少,灌溉效率越高,反之,灌溉效率越低。所以,在灌溉...
本标准的主要内容除引用了相关规范内容外,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方法等主要内容来源于水利部《全国灌溉用水效率评价技术与应用》研究项目成果、《全国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技术细则》等指导文件,以及组织开展的2006~2022年全国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工作经验总结,这些成果也是修订工作的主要依据。 1977年...
灌区面积越集中,灌溉水利用系数越大;灌区面积分散,成长条状的,输水渠道必然较长,沿途输水损失也就加大,渠系水利用系数相应就小。 四、测定方法 1.首尾测定法 首尾测定法指不必测定灌溉水、配水和灌水过程中的损失,而直接测定灌区渠首引进的水量和最终储存到作物计划湿润层的水量(...
由于田间灌溉系数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通常没有一个固定的数值。但是,根据研究表明,一般来说,田间灌溉系数的取值应该在0.6-0.8之间。 其中,如果田间灌溉系数小于0.6,则表明灌溉效果不理想,农作物生长可能会受到影响;如果田间灌溉系数大于0.8,则表明灌溉过量,浪费水资源,也会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四、如何提高田间灌溉系...
这一系数定义为被农作物吸收利用的水量与灌溉总水量之比,数值越高,表明灌溉过程中浪费的水量越少,水资源利用效率越高。灌溉有效利用系数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灌溉技术、土壤特性、气候条件、作物种类及管理水平等。提升这一系数对缓解水资源短缺、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传统灌溉方式中,漫灌...
以华北平原为例,部分区域灌溉系数不足0.5,大量水资源在输送过程中蒸发渗漏,实际到达作物根系的不足半数。这种粗放模式不仅加剧水资源短缺,还导致土壤盐碱化等次生问题。 到2025年,全国范围内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需提升至0.6以上。分区域设定阶梯目标:西北干旱区重点突破0.55,黄淮海平原力争0.63,南方丰水区保持0.58基准。
灌溉水利用系数,是指灌入田间的有效水量与渠首引进的水量之比,常以符号ηω表示。灌溉水利用系数是评价灌溉渠系的工程状况和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它既反映了灌区各级渠道的渗漏损失,又反映了在管理过程中无益的水量损失,如日灌夜排;因过量引水或不合理的配水所引起的渠尾泄水;渠道跑水;田面跑...
微灌灌溉水利用系数是指通过微灌系统灌入田间土壤的有效净水量与首部引进的总水量的比值。①对于微灌工程,灌溉水利用系数计算可采用下式 式中:η——灌溉水利用系数;IRg——毛灌溉用水量,毫米;IRn——净有效灌溉水量,毫米。②对于有淋洗量的滴灌工程,灌溉水利用系数计算可采用下式 式中:Lr——...
我们通常用它来指导农田灌溉的实际操作,确保农业用水既充足又不浪费。在测算农田水灌溉系数时,我们首先得明确几个基本地概念。水分需求量,即作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的水分总量。这可从不同的季节、气候条件、土壤类型以及作物种类来判断。而灌溉系数则是将实际灌溉量与该水分需求量的比例它直接影响灌溉的效率。测算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