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蚝镜澳”指的不是蚝,但澳门与蚝还是很有渊源的。 “牡蛎” 蚝,即牡蛎,广东地区称牡蛎为蚝。蚝曾经是澳门沿岸常见的物产,养蚝业更曾盛极一时,对本地经济起着重要的作用。 澳门养蚝业早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出现,当时位于氹仔连贯...
“澳门”一称是怎么来的 澳门古称濠镜,秦朝时属南海郡番禺县。晋朝元熙二年,澳门属新会郡封乐县地。隋开十年,新会郡被纳入宝安县。唐朝至德二年,废宝安县,改为东莞县辖。南宋时期,澳门隶属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 澳门以前是个小渔村,因盛产牡蛎,后人赋其雅号“濠镜”。因为古代泊口称为“澳”,所以称其...
澳门,古称“龙涯门”、“濠镜澳”、“濠江”、“海镜”、“镜海”、“嶴门”,民间又称“马交”或“梳打埠”。澳门盛产蚝且水域如镜的港湾,与香山县的历史关系极其密切,因此古称蚝(后改“濠”)镜澳。明代澳门属广东省香山县辖地。1521年屯门海战失利后,葡萄牙人转往澳门地区寻找地盘。洋人将“澳门”称作“Mac...
澳门地区的三大岛屿,本是互不相连、四面临海的岛屿,如今已由一条长2.5公里的澳凼大桥和长2.2公里的路迷公路将整个澳门地区连成一片。澳门总面积27.3平方公里,人口40多万。澳门的经济结构主要由出口制造业、旅游博彩业、金融业和地产建筑业构成,被称为澳门经济的四大支柱。旅游博彩业是澳门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总收入占...
2019年是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澳门古称濠镜澳,与广州香山县的历史关系极其密切。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香山已属百越海屿之地。约公元前世纪(即秦始皇一统中国之时),澳门被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属南海郡番禺县地。420年(晋朝元熙二年),澳门属新会郡封乐县地。590年(隋朝开皇十年),废新会郡改属宝安县地。……16世纪...
这是澳门半岛最常见的古地名,后来名称开始出现了同声异字,并多被写作“濠镜”。 不少人以为,“蚝镜澳”这个名称,与澳门产蚝有关。但事实并非如此,此“蚝”实际上“另有其蚝”! “蚝镜澳”中的“蚝”,并非我们熟悉的生蚝,而是另一种学名为海月(Placunaplacenta)的贝类,外型上也有明显分别。
虽然“蚝镜澳”指的不是蚝,但澳门与蚝还是很有渊源的。 “牡蛎” 蚝,即牡蛎,广东地区称牡蛎为蚝。蚝曾经是澳门沿岸常见的物产,养蚝业更曾盛极一时,对本地经济起着重要的作用。 澳门养蚝业早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出现,当时位于氹仔连贯公路旁的浅海滩、氹仔排角海滩等处设有蚝场。在澳门,蚝塘处处,蚝干更成为...
澳门最初是一个小渔村,它的原始名称是濠镜或濠镜澳,因其作为泊口,故有此名。由于澳门及其周边地区盛产蚝,即牡蛎,蚝壳内壁光亮如镜,因此澳门又被称为蚝镜。后人将此名改为更为文雅的“濠镜”。清乾隆年间出版的《澳门纪略》中记载:“濠镜之名,载于《明史》。东西宽约五六里,南北宽约三里...
澳门古称“镜海”,是中华民族世代繁衍之地,位处中国东南部,南濒南海。16世纪中叶以后被葡萄牙逐步占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于1999年12月20日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镜海归帆图》以图像的形式来展现源远流长、丰富的中西文化于澳门相遇,创造性地互相影响;民众同心奉献,推进澳门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回归祖国的...
澳门古称濠镜澳,几百年间,辗转相传,形成不少地名,主要的有澳门,香山澳,濠镜,濠江,镜海,马交以及澳门街等。濠镜,本作蚝镜,是澳门之本名,其得名是因为澳门半岛东,西两侧各有环形海湾后经多次填海拓地,海岸线已渐趋平直。每当风平浪静的月明之夜,海水泛着银光,平滑如镜,好像牡蛎外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