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秉兴,医学博士,赣江杰出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南昌大学医学部党工委副书记、常务副主任。现任中国生理学会常务理事、应激生理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理事、应激神经生物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药理学会神经精神药理专业委员会委员;担任Frontiers in Cellular Neuroscience、Stress & Br...
潘秉兴,男,1976年8月出生,医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副院长。2004年毕业于广州第一军医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2005年至2010年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精神健康研究所(NIH/NIMH)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0年全职加入南昌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主要从事恐惧学习、消退及相关障碍发生的神经分子机制研究,以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在Ne...
4月24日,南昌大学生物医学创新研究院潘秉兴教授团队在焦虑情绪的机理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研究成果。 焦虑是人们面对环境中的潜在威胁或不确定因素时产生的一种负性情绪;过度、持久的焦虑则是焦虑症、抑郁症等精神疾病...
潘秉兴 博士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生命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恐惧与焦虑障碍研究室 主任 E-mail:panbingxing@ncu.edu.cn 教育经历: ? 2001 – 2004 医学博士 第一军医大学(现南方医科大学)病理生理学 ? 1998 – 2001 医学硕士 第一军医大学(现南方医科大学)神经生理学 ? 1993 – 1998 医学学士 第一军医大学(现...
”潘秉兴教授说。十七年来,潘秉兴教授持之以恒,精进创新,谨慎稳重地开展着一项又一项科研实验。他将继续秉承科学家精神带领团队钻研探索,以求早日实现对精神疾病的临床干预。十二年探究,奋斗于教学之途 面对相对枯燥的理论课堂,潘秉兴教授总有数不清的问题——“同学们今天从实验室回到宿舍为什么不会走错?怎么就能...
南昌大学基础医学院潘秉兴教授课题组2025年招聘2名博士后启事,一、课题组简介:潘秉兴,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南昌大学医学部常务副主任,生物医学创新研究院院长。2004年于第一军医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2005-2010年在美国NIH/NIMH从事博士后研究,201
围绕焦虑症这一最为常见的精神疾病开展研究。利用动物行为学、光遗传、电生理学、分子生物学和钙成像技术等技术,系统研究应激(压力)引发焦虑症的发病机制和防治策略,侧重于解析慢性应激重塑杏仁核神经元结构与功能、引发过度焦虑的环路与分子机制,以期为焦虑症的精准防治提供药物和非药物干预靶标。
2024年4月24日,南昌大学潘秉兴及韩仁文共同通讯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题为“Synergism between two BLA-to-BNST pathways for appropriate expression of anxiety-like behaviors in male mic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观察到,在从基底外侧杏仁核...
潘秉兴科研团队通过建立慢性应激诱导焦虑障碍的动物模型,系统研究慢性应激对杏仁核基底外侧区(BLA)内具有不同连接特征的神经元整合上游脑区突触输入的调控,以及对它们自身结构与活动的影响。 “我们做了多种动物模型试验,逐渐找准了方向,发现调控焦虑障碍发生的杏仁核神经环路机制,并通过脑细胞研究探讨分子机制,取得了原创性...
2024年4月24日南昌大学潘秉兴研究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发表文章更加细分了杏仁核-终纹床核调控焦虑行为的亚核团神经环路。 01 aBLA和pBLA输入反向调节adBNST的神经元活性 顺行示踪实验发现aBLA几乎仅投射到adBNST亚区,pBLA主要投射到ovBNST,少部分投射到adBNST。电生理实验发现光激活aBLA→adBNST或pB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