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简介 近日,中山大学潘梅教授带领研究团队通过将供体-受体 (D-A) 配体集成到金属有机骨架中,合成出了一种磷光或热激活延迟荧光的热控制特性的材料。 Figure 1磷光或热激活延迟荧光的热控制特性的 MOF 材料 该工作设计了以一对氰基作为受体和四个...
当使用不同波长的激发光照射时,化合物1的荧光光谱无明显变化,但其磷光光谱具有明显从蓝光到绿光的转换,CIE色坐标进一步证实了这种动态变化(图2a-d)。此外,荧光发射光谱与温度之间的数据表明荧光发射强度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图2e)。相比之下,...
在该配位超分子盒材料中,不仅可以利用紫外(UV)或可见白光(WL)激发的OPA路径,同时可以有效利用低能近红外光(NIR)激发的TPA路径,经由不同激发单重态到三重态之间的能量转移过程,实现了蓝色荧光(F)、黄色磷光(P)、组合白光(WLE)、以及红色长余辉发光(LPL)的丰富发光现象。由此,在金属-有机材料中,首次获得了同时...
相比之下,化合物1的磷光发射对温度则有不同的响应(图2f-h)。当使用高能光激发时,化合物1表现出随温度升高余辉发光从蓝色到绿色的变化;使用低能光激发时,化合物1表现出随温度升高余辉发光从青色到红色的变化(图2i-l和图3)。此外,化合物1的红光余辉耐受温度达到了377 K,是目前已报道的最高值。 图2.(a,...
小结:潘梅课题组创制了M2L2多重光物理性能的联吡啶超分子体系。通过调节激发波长和温度,可得到白光、蓝光荧光发射和室温红色磷光发光性质。更为重要的是,此类材料结合单光子、双光子吸收机制,首次实现覆盖紫外、可见到近红外光波段光激发实现长余辉发光。
针对此问题,西北工业大学黄维院士课题组基于传统的聚乙烯衍生物,提出了一种通过离子键交联聚合物的化学策略来实现超长磷光的方法。在自然环境条件下,无定形聚合物的LRTP寿命达到创纪录的2.1 s。此外,还发现可以通过调节单组分聚合物材料中的激发波长来获得多色长寿命磷光发射。这些结果概述了构造带有LRTP聚合物材料的...
近日,中山大学潘梅教授课题组报道了一例具有高温磷光和动态红-绿-蓝(RGB)可调长持续发光的反卡莎有机化合物。单晶结构分析表明,该化合物中存在丰富的分子间弱相互作用。这些弱相互作用不仅可以为发光中心提供稳定的刚性环境以减少分子的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