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由写作,潘晓向人们展示出了问题的核心症结:“以自我实现为目的的冲动,实际上快速悬搁了自我问题;不仅悬搁了自我问题,而且误以为此悬搁状态在真实面对自我”[32]。这是一种更为后设的理解,也将潘晓问题进一步对象化,纳入进当代中国...
有关贺照田“潘晓”问题文章的笔记 楷体为潘晓来信正文,黑体为贺照田分析文章的原文。章节标题为原文章节的标题。文章题目为《当社会主义遭遇危机……——“潘晓讨论”与当代中国大陆虚无主义的历史与观念构造》有部分错别字。终于把贺照田这篇文章打完了,把我认为重要的内容。说几点感想:文中对八十年代新启蒙思潮的检讨...
潘晓问题"讨论之反思徐贵权(淮阴师范学院政治系,江苏淮安223001)摘要:由《中国青年》杂志发起的“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即“潘晓问题”的大讨论,是在"-3代中国思想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它的兴起具有深刻的社会历史和思想文化根源与时代背景,是一次讲民主、说真话、促稳定的重要实践,促进了中国青年价值观念的...
应该说,1980年代的大门是“潘晓讨论”开启的。“潘晓讨论”的思想史价值被远远低估了,它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有两个:一、挑开了问题;二、培育了1980年代的青年精英队伍。“潘晓讨论”是一次真正的思想解放运动,是新闻媒体面对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人,特别是青年人的精神危机作出的反应。 潘晓来信 人生的路啊,怎么越走越窄...
而应该将二者融在一起。四十年过去了,今天的青年可能依旧被当年困扰黄晓菊的问题所困扰,对此潘晓菊这样说道:人类辨识自我、释放自我、展现自我,并寻求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的潜能,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社会平台,以自己最舒服的方式释放自己、利及他人的生命本质,应该是人类永远共有的追求吧!
李建立“人生”问题与人道主义传播的困境———以 “潘晓讨论”为参照重读 《无主题变奏》内容提要徐星的 《无主题变奏》自发表以来就被指认为当代中国的现代主义文学代表作品,在此后的批评和传播中,多被以影响研究的方式比较它与西方现代主义经典文本的差异。 本文参照20世纪80年代初期 《中国青年》杂志上的 “...
潘晓,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讲师,主要从事非营利组织法、慈善法研究。 摘要:近年来,募捐规制在多个国家成为慈善法领域的关注焦点。募捐准入是其中的重要议题。《慈善法》的出台和互联网募捐的兴起推动了我国网络慈善的快速发展。然而,有鉴于募捐领域仍存在诸多问题,迫切需要探索募捐准入背后的理论逻辑,并审视规制路径的选择...
孔捷生发表于1982年的《普通女工》在不同层面对1980年"潘晓讨论"中的青年问题作出了回应.小说以阅读问题为抓手,通过改变阅读的对象和方法,改写文学教育心灵世界的机制;转换阅读的取舍以肯定潘晓的"普通"之痛;调整读写的转化以对惯常的文学话语作出否定性建设的尝试.对"潘晓们"阅读问题的回答既展现出作家试图构建新的...
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6分会飞的蒲公英潘晓初夏的一天,我和妈妈来到小木屋后面的山坡。山坡上盛开着一丛丛火红的杜鹃、鹅黄的迎春、淡紫的牵牛……真是绚丽多彩!我快活地拍着小手,蹦蹦跳跳采摘这些五颜六色的花儿。一会儿,妈妈轻轻地挽着我走到山坡的另一侧,那里开满着一朵朵白色的小花。花儿怪逗人的:圆圆的...
潘晓问题"讨论之反思 徐贵权 (淮阴师范学院政治系,江苏淮安223001) 摘要:由《中国青年》杂志发起的“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即“潘晓问题”的大讨 论,是在"-3代中国思想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它的兴起具有深刻的社会历史和思想文化 根源与时代背景,是一次讲民主、说真话、促稳定的重要实践,促进了中国青年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