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壶计时器的原理很简单:因为水是被重力控制流动的,所以可以通过控制水从一定高度流下来的速度来计算时间。漏壶通常由一个容器和一个带有细小开孔的筛子构成,水从容器注入,通过筛子的小孔流出。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开孔的大小和水流出的速度。其中,液面的高度和流出的时间是很容易测定的,这使得我们可以通过简单的计算来...
使漏壶中水压、水位相对恒定 依然是当时无法破解的难题 迭代升级!多级漏壶华丽现身 单级滴漏因器形小巧 便于携带 在行军打仗中 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是指挥员对表的利器 但是因为总要“对时”所以并不是个完美的计时器 后来出现了多级漏壶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元代铜壶滴漏 通高264.4厘米 由四个铜壶组成 分别是日...
河南博物院馆藏有一件汉代铜漏壶文物,其通高10.5厘米,流至鋬(即器物上供手提的部分)长20.5厘米,直径9.8厘米,并不比一般闹钟大多少。铜漏壶的壶顶有盖子,为主盖;旁边副筒的盖子为副盖,两者均用轴连方式和壶主体相连。这种连接方法很好的增加了盖与壶之间的链接牢固性,从而避免了开盖的时候可能会导致...
对于需要精确计时的场合,比如官方报时、天文观测、夜间值守等,这种“随心所欲”的水流显然是无法接受的。单壶滴漏的“先天不足”,促使人们寻求更优化的解决方案。水位越低,滴得越慢 单级漏壶的计时原理,本质上是利用等量液体流出所需时间的相对恒定性。但这个“相对恒定”恰恰是其软肋。设想一下,如果用一个简...
漏壶计时原理 漏壶是用滴水的容器来计时的,漏壶属于等时性的计时工具,就是将时间分作相同的等分,类似于现在的钟表。 漏壶也分多种,一种是箭漏,箭漏是在壶中放有箭,利用水的流入或流出使箭的指示刻度变化;另一类是秤漏,用滴水的重量来计算时间;再有一我国古代将一昼夜分为一百刻,一刻相当于14.4分钟。 清初改...
漏壶通过滴水和箭刻显示时间,设计上注重壶孔和水位控制。滴水装置作为漏壶计时的核心,其设计与构造对水的流速有着直接影响,进而关系到计时的精准度。古代工匠们对此精心设计,力求达到最佳效果。❒ 箭刻的设计 箭刻作为漏壶上显示时间的关键部件,其刻度划分也体现了古人对时间的独到见解与精湛的计量技艺。箭刻上有...
如图,“漏壶”是一种古代计时器.在它内部盛一定量的水,水从壶下的小孔漏出.壶内壁有刻度,人们根据壶中水面的位置计算时间.用x(小时)表示漏水时间,y(厘米)表示壶底到水面的高度,某次计时过程中,记录到部分数据如表: 漏水时间x(小时) … 3 4 5 6 … 壶底到水面高度y(厘米) … 9 7 5 3 …(1)问y...
早在春秋时期,漏壶计时技术便已相当成熟,历代都有专门的机构对其进行管理,民间也广泛使用,成为古代不可或缺的计时刻漏器。例如,《隋书·天文志》中记载:“昔黄帝创观漏水,制器取则,以分昼夜。其后因以命官,周礼挈壶氏则也。”这里的挈壶氏,正是掌管漏刻的官员。漏壶以其独特的滴漏原理,通过箭刻上的...
在春秋时期,漏壶计时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且历代都有专门的机构进行管理,民间使用也极为普遍。它的重要性可见一斑,甚至在《隋书·天文志》中也有记载:“昔黄帝创观漏水,制器取则,以分昼夜。其后因以命官,周礼挈壶氏则其职也。”这里的挈壶氏,便是负责漏刻的官员。漏壶,这一古老的水钟,通常以...
“漏壶”是古代的一种计时器,如图,在它内部盛有一定量的水,不考虑水量对压力的影响,水从小孔均匀漏出,壶内壁有刻度.人们根据壶中水面的位置计算时间,水面高度y与漏水时间x成一次函数关系,经记录,当漏水时间为1小时时,水面高度为22厘米;当漏水时间为3小时时,水面高度为18厘米.(1)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