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T,又叫滴滴涕,化学名为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是有效的杀虫剂,但由于其对环境污染过于严重,现已被禁用。 DDT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DDT的说法错误的是()CI CIT Cl Cl Cl A.DDT的化学式为C14 H9Cl5 B. DDT属于卤代烃 C.DDT分子中有1个手性碳原子 D.一定条件下,1mol DDT最多能与6 molH2发生加成反应 ...
DDT的发现者因其在防止农业病虫害和减少蚊蝇传播疾病方面的贡献,于1948年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 然而,DDT的使用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由于其难以降解,DDT在环境中持续存在,并通过食物链积累,对生态环境造成了长期污染。许多国家和地区因此禁止了DDT的使用。世界卫生组织在2006年重新启...
滴滴涕(DDT)是有较高和较宽广杀虫活性的有机氯杀虫剂.若长期使用,在一些害虫体内DDT会转化为DDE降低毒性,产生抗药性,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DDT和DDE都难溶于水,都属于烃的衍生物 B. DDT中碳原子采取两种杂化 C. 一定条件下与足量的溶液发生反应,最多消耗 D. DDE分子中所有原子可能共面 相关知识点: ...
滴滴涕(DDT) 英文名称: 2,2-bis(4-Chlorophenyl)-1,1,1-trichloroethane 别名: 2,2-双(4-氯苯基)-1,1,1-三氯乙烷(即p,p'-DDT);主要异构体及同系物:o,p'-DDT;p,p'-DDE;p,p'-DDD 分子式: C14H9Cl5 分子量: 354.5 熔点: 108~109℃沸点:260 密度: 1.55(25℃) 蒸汽压: 72-77℃ 溶解性:...
滴滴涕(DDT)维基百科 这项研究将神经系统用于脑细胞(神经元)之间交流的钠通道作为潜在机制。DDT 使这些通道保持开放,导致神经元放电增加和 β-淀粉样肽释放增加。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证明,如果用河豚毒素(Tetrodotoxin,一种阻断大脑中钠通道的化合物)治疗神经元,就可以防止淀粉样前体蛋白和有毒 β-淀粉样...
DDT又叫滴滴涕,化学名为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化学式(ClC6H4)2CH(CCl3)。名称从英文缩写DDT而来,为白色晶体,不溶于水,溶于煤油,可制成乳剂,是有效的杀虫剂。DDT进入食物链,是导致一些食肉和食鱼的鸟接近灭绝的主要原因。因此从70年代后滴滴涕逐渐被世界各国明令禁止生产和使用。其结构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敌敌畏与DDT是不相同的。敌敌畏(DDVP)是有机磷农药;而DDT是有机氯农药。成分效用都不同。区别:1、成分敌敌畏(DDVP)是含有磷元素的有机农药;DDT又称滴滴涕,是含有氯元素的有机农药。2、效果敌敌畏特点是速效,熏蒸的功能优于别的农药;DDT杀虫效果极其强大。3、使用敌敌畏从发明以后到现在仍在使用,敌敌畏在消灭...
滴滴涕(DDT)是20世纪60 年代前广为应用的一种杀虫剂,它是由三氯乙醛和氯苯通过如下反应制备得到:DDT因其稳定性、脂溶性、药效普适性等特点,而大量生产,
禁止使用DDT后,多余的DDT哪去了?科学家:海底下发现2.7万桶 滴滴涕曾被认为是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因为它的出现,拯救了数千万人。滴滴涕曾被广泛运用于农业领域,是一种强效杀虫剂。不过因为其难降解,并且会给人类健康带来危害,甚至还影响到了全球动物,综合考虑之下,全球都开始禁止使用滴滴涕。
滴滴涕:从救星到弃儿的科学与环境传奇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科技始终扮演着双刃剑的角色,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与奇迹,也伴随着无法预料的挑战与风险。滴滴涕(DDT)作为这一历史的典型缩影,从它的诞生、辉煌到衰落,无不映射出科学与环境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一、滴滴涕的诞生与辉煌 滴滴涕,这一在19世纪末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