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康乐在《满与汉》中探索了这个尖锐而复杂的问题,分析了满族作为一个世袭军事特权阶层(“旗人”)向一个独立的族群的转变,也详细描述了清朝与汉族改革者之间的对话与互动,这一互动在清末民初的社会变革中达到了顶峰。 《满与汉》是一项具有开创意义的研究,将改变中国历史学者研究清亡原因的方式。同样,该研究也澄清...
《满与汉》一书就是对这些问题的回答。 路康乐首先从当时革命党人众多反满言论开始,讨论满人的身份、革命党人对满抨击的确切性以及满汉分离的程度。并且得出结论,当时革命者的反满控诉并不仅是一种宣传策略,而是有着当时社会现实基础的。正因为存在这种严重的分离,造成满人巡抚恩铭被暗杀,从而导致慈禧太后采取大量的...
路康乐在其《满与汉》一书中描述了满人的“七宗罪”:第一,满人是异族,是不属于中国、不同于汉人的野蛮民族;第二,满人对汉人犯下了令人发指的大量罪行,尤其是在17世纪中期的征服过程中;第三,通过把野蛮的习俗强加于汉人臣民身上,满人使中国趋于野蛮化;第四,满人把自己上升为特权种群,凌驾于汉人之上;第五,满人...
《满与汉》一书被誉为新清史四大代表作之一,是美国历史学家路康乐创作。本书一共由七个部分组成,即导言、5 个专章和结论。第1 章“分离与不平等”,主要针对革命党人对于满人是外来人的宣传, 讨论满人的身份、革命党人对满人抨击的确切性以及满汉分离的程度。第2 章“慈禧与‘特殊制度’”,探讨慈禧太后时期的...
其中,路康乐的《满与汉》一书更是获得了2002年列文森中国研究著作奖,这本书深入探讨了满族与汉族在中国历史中的互动与融合,为研究中国历史的学者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路康乐通过详尽的史料分析和深入的思考,揭示了满族与汉族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的复杂关系,以及他们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角色和影响。他...
《满与汉:清末民初的族群关系与政治权力》内容简介:时间背景:该书以1861年至1928年为时间轴,深入探讨了这一历史阶段的中国社会。核心内容:通过历史分析和案例研究,揭示了满族与汉族在清末民初时期的复杂互动关系,以及政治权力的转移和社会变迁。族群关系:书中详细描述了满族作为统治阶层逐渐退居次要...
亲王参政的出现。虽然满族不可避免被同化,丧失“国语骑射”,但是,满人从没有万全失去他们的独立身份。 八旗制度的结束,加速了满族从一个军事阶层向民族的转变过程。“满”的含义的不同和变化。满人在清朝大部分时间里不是一个民族而是一个职业身份。民末清初,满汉差异表现为种族。谁是满人 满/汉 旗/民...
演讲题目:满与汉:清代北京社会 演讲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刘小萌 研究员 主持人:清华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蔡文鹏 副教授 日期:2023年11月9日(周四)14:00 地点:六教6C102教室 主办单位:清华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清...
激进的革命党人的行为与清朝的长期对于满汉的实际上不平等的态度有直接关系。占总人口数约1%的满人和占人口总数50%以上的汉人享有同样的甚至是更为有利的做官机会(满人进入仕途可以通过与汉人不同的科举考试:满人只需要把一些通常的科举考试的经书一类翻译成满语即可,所以这类考试也被称之为“翻译科举”。如果满人的...
《满与汉:清末民初的族群关系与政治权力(1861-1928)》是一部深入探讨中国清末民初时期族群关系与政治权力的学术著作。该书以1861年至1928年为时间轴,通过历史分析和案例研究,揭示了满族与汉族之间的复杂互动、权力转移及社会变迁。作者运用丰富的历史资料和严谨的学术方法,展现了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