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前校正装置和滞后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有何不同?他们多利用校正装置的什么特性对系统进行校正?超前校正:Gc(s)=(a*Td*s+1)/(a*(Td*s+1)).其中a>1
百度试题 结果1 题目滞后-超前校正环节的传递函数的一般形式为:,式中a>1,b<1且bT1>aT2( )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正确 反馈 收藏
三种校正的传递函数一般形式:超前:Gc(s)=(1+a*T*s)/(1+T*s)a>1;滞后:Gc(s)=(1+b*T*s)/(1+T*s)b<1;超前-滞后:Gc(s)=(1+b*T1*s)*(1+a*T2*s)/[(1+T1*s)*(1+T2*s)],a>1,b<1且bT1>aT2 然后就可以判断了,照表达式看应该是滞后。计算机控制...
如果传递函数同时包含位于极点左侧和右侧的零点,那么系统就表现为超前滞后校正。这种校正方式结合了超前和滞后校正的特点,旨在在改善系统稳定性的同时,也减小稳态误差。超前部分提高相位裕量,而滞后部分则用于减小稳态误差。通过这种方式,超前滞后校正能够在多个方面对系统性能进行优化。总的来说,通过观察传...
已知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试设计串联滞后一超前校正装置,使校正后系统具有相位裕量γ≥40°,增益穿越 已知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试设计串联滞后一超前校正装置,使校正后系统具有相位裕量γ≥40°,增益穿越频率ωc=20,静态速度误差系数Kv≥100。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设单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由 因此,超前部分的传递函数为 设计滞后部分: 要使校正后,必须满足 ,可以解得 可得b=2。 取,求得T=0.56 因此滞后部分传递函数为 滞后-超前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 校正后系统的Bode图如图 可以求得校正后系统的相角裕量为40,符合要求。反馈 收藏
百度试题 题目超前校正网络传递函数为___滞后校正网络传递函数为。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 反馈 收藏
增强高频抑制。由于滞后超前串联校正器可以提升系统的衰减比,增加系统的带宽和相位余量,从而可有效地抑制高频噪声和振荡。提高系统的稳定性。由于加入了滞后超前串联校正器可以减少系统的相位延迟,从而增加系统的相位余量,避免系统的不稳定性。将一个滞后超前串联校正器添加到系统中可以增强系统对于外部扰动的...
超前和滞后校正环节的传递函数可以统一写为如下形式 那么校正环节分别为超前环节与滞后环节时, 的取值范围分别为( )A.超前:;滞后:B.超前:;滞后:C.超前:;滞后:D.超前:;滞后:的答案是什么.用刷刷题APP,拍照搜索答疑.刷刷题(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职业搜
滞后超前校正系统传递函数,根轨迹图有( )零点。 A. 1 B. 2 C. 3 D. 无正确答案 点击查看答案手机看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单项选择题 针对培训现场的情绪紧张,可以通过由外及内和()两种方式进行调整。 A、由内及外B、情绪控制C、声音语言D、面部表情 点击查看答案手机看题 单项选择题 更新视图中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