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溶血性贫血多为血管内溶血,表现为严重腰背及四肢酸痛,伴头痛、呕吐、寒战、高热、面色苍白和血红蛋白尿。 慢性溶血性贫血多为血管外溶血,表现为贫血、黄疸、脾大。 严重者可出现周围循环衰竭和急性肾衰竭。 慢性溶血过程中,感染等因素可加重溶血,出现溶血危象及再障危象。
红细胞外在缺陷所致的溶血性贫血:外部的缺陷,通常是获得性的,红细胞可受到化学的,机械的或物理因素,生物及免疫学因素的损伤而发生溶血,溶血可在血管内,也可在血管外。 症状 循环衰竭 肝脾肿大 肢体远端出现腕垂踝垂 驻站医 面色苍白 脾功能亢进 肾功能衰竭 鼻子颜色苍白 医保范围 否 患病率 10%-15% 易感人群...
1、急性溶血性贫血常见为急性发病,表现发热、寒战、乏力、重时可能出现休克、少尿、无尿、苍白及黄疸等症状,见于血型不合输血、G6PD缺乏症患者应用氧化剂、AIHA及TTP等,部分病例表现为隐匿性,经数周数月症状渐恢复,症状与先天性溶血性贫血类似,又如某些全身疾病如SLE、支原体肺炎等,溶血性贫血仅为其临床表现之一或以...
溶血性贫血,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不能运输足够的氧至组织而产生的综合征。由于红细胞容量测定较复杂,临床上常以血红蛋白(Hb)浓度来代替。我国血液病学家认为在我国海平面地区,成年男性Hb小于120g/L,成年女性(非妊娠)Hb<110g/L,孕妇Hb
溶血性贫血是由于红细胞破坏速率增加(寿命缩短),超过骨髓造血的代偿能力而发生的贫血。骨髓有6~8倍的红系造血代偿潜力。如红细胞破坏速率在骨髓的代偿范围内,则虽有溶血,但不出现贫血,称为溶血性疾患。正常红细胞的寿命约120天,只有在红细胞的寿命缩短至15~20天时才会发生贫血。
溶血性贫血是一类由于红细胞破坏速率增加而发生的贫血,按发病机制可分为红细胞内在缺陷和外来因素所致的...
溶血性贫血是贫血的一种,属于血液系统贫血性疾病。 溶血性贫血是由于红细胞破坏速率增加,超过骨髓造血的代偿能力而发生的贫血。一般与红细胞内在缺陷、免疫因素、感染等因素有关,可分为急性溶血性贫血和慢性溶血性贫血。通常急性溶血性贫血的患者会出现腰背酸痛、呕吐、头痛、寒战、面色苍白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可能会出现...
溶血性贫血检查 1、血常规:红细胞计数下降,一般呈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2、血清间接胆红素增多。 3、红细胞生存时间缩短。 4、骨髓象。 5、溶血的试验室诊断,根据所反映的病理生理变化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类: (1)红细胞破坏过多的直接证明 如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增多、间接胆红素增多、结合珠蛋白减低、血红蛋白尿以及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