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从金属的有机或无机化合物的溶液出发,在溶液中通过化合物的加水分解、聚合,把溶液制成溶有金属氧化物微粒子的胶溶液,进一步反应发生凝胶化,再把凝胶加热,可制成非晶态玻璃、多晶体陶瓷。途径:有机途径和无机途径。有机途径是通过有机金属醇盐的水解与缩聚而形成溶胶;无机途径则是将通过某种方法制得的氧化物...
溶胶-凝胶合成法是从金属的有机或无机化合物的溶液出发,在溶液中通过化合物的加水分解、聚合,把溶液制成溶有金属氧化物微粒的溶胶液,进一步反应发生溶胶化,再把凝胶加热干燥形成各类薄膜。目前,此法是制备纳米薄膜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溶胶-凝胶法制备薄膜步骤: (1)复合醇盐的制备: 把各组分得醇盐或其他金属有机...
制备溶胶是制备纳米薄膜的第一步,一般选择某一种金属或化合物的盐为原料,将其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形成溶胶。可采用溶胶凝胶法中的水解-缩合反应制备溶胶,它是利用化合物中的羟基(-OH)进行水解并与羧基(-COOH)、氨基(-NH2)等反应生成的缩合产物中的氧化物化合物聚合而制备得到的...
溶胶薄膜凝胶法制备tio沉积法络合剂 摘要 本实验以钛酸丁酯为先驱体,无水乙醇为溶剂,采用不同络合剂 (乙酰丙酮、二乙醇胺)制备出稳定的Ti02络合物溶胶。对络合剂 的种类选择、各种外加剂的引入对溶胶结构、薄膜结构造成的影响以 及加入水量的不同对溶胶结构、凝胶结构、以及生成薄膜结构的不同 作了详细的分析和研...
采用溶胶-凝胶浸渍提拉法在普 通玻璃片上制备了ZnO:Al薄膜.通过热重-差示扫描量热曲线分析了前驱体在热处理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了薄膜的结晶特性.结果表 明:ZnO:Al的结晶过程分2个阶段:在约300℃开始成核和生长,在500℃左右进一步晶化.在413~523℃时,薄膜组成为ZnO:Al与残余碳 的混杂物...
解析 答:采纳金属醇盐或其它盐类作为原料〔2分〕,通常溶解在醇, 醚等有机溶剂中形成匀称溶液〔solution〕,〔2分〕该溶液经过水解和缩聚反响形成溶胶〔sol〕,〔2分〕进一步聚合反响实现溶胶-凝胶转变形成凝胶〔gel〕〔2分〕,在经过热处理脱除溶剂和水,最终形成薄膜。〔2分〕...
解析 答案:首先将基片浸入预先制备好的溶胶中,然后以一定的速度将基片向上提拉出液面,这是在基片上会形成一层均匀的液膜,紧接着溶剂迅速挥发,附着在基片表面的溶胶迅速凝胶化并同时干燥,从而形成一层凝胶薄膜,在室温下干燥,在一定温度下进行热处理,可制得氧化物薄膜。
用溶胶-凝胶技术制备了组成在 准同型相界点[m(Zr)/m(Ti)=52/48]附近的钙钛矿相PZT薄膜,并运用原子力显微分析与椭偏法测试相结合的方法跟踪了薄膜的烧结过程.结 果表明:钙钛矿相PZT[m(Zr)/m(Ti)=52/48]薄膜晶化发生于约550℃,并伴随着薄膜表面的粗糙化;镀铂硅基片表面粗糙度对PZT薄膜 的晶化有很大影响...
摘要: 利用金属醇盐以溶胶-凝胶方法制备了Sb掺杂SnO2(ATO)薄膜,研究了玻璃基板中Na+离子扩散对薄膜性能的影响及其机理,并进行了在玻璃表面预镀SiO2底膜以防止这种扩散的研究工作,发现预镀SiO2底膜后可以有效地阻止Na+离子的扩散从而改善了ATO薄膜的导电性能关键词: 溶胶凝胶;ATO;薄膜;扩散;导电;钠离子;TC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