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黄草有非常多的别名,常见的包括溪沟草、黄汁草、山羊面、熊胆草、血风草、土黄连、香茶菜、山熊胆等。 在中医理论中,溪黄草味苦,性寒,归肝、胆、大肠经,其药用功效广泛,主要包括清热解毒、利湿退黄、散瘀消肿等。而清热解毒的功效有助于清除体内热毒,利湿退黄则能改善黄疸症状,散瘀消肿则对跌打损伤等外伤...
溪黄草的别名叫什么名字 溪黄草别名血风草、熊胆草、溪沟草等,溪黄草具有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散瘀消肿等功效。主要治疗胆囊炎、痢疾、疮疡肿痛、跌打损伤等。 溪黄草有很多有效成分,比如尾叶香茶菜素A、溪黄草素A、熊果酸等有效成分。其中,尾叶香茶菜素A和溪黄草素A对人宫颈癌细胞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虽...
溪黄草,这味中药材的别名甚多,常见的有溪沟草、黄汁草、山羊面、熊胆草、血风草、土黄连、香茶菜等。
溪黄草,别名溪沟草,生于山坡、路旁、田边、溪旁、草丛、灌丛 溪黄草,别名溪沟草、熊胆草、山熊胆、风血草、黄汁草、山羊面等,为多年生草本;根茎肥大,粗壮,有时呈疙瘩状,向下密生纤细的须根。茎直立,高达1.5(2)米,钝四棱形,具四浅槽,有细条纹,带紫色,基部木质,近无毛,向上密被倒向微柔毛;上部多分枝。
溪黄草:别名:熊胆草、山熊胆、风血草、黄汁草。 【来源】为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线纹香茶菜Rαbdosiα lophαnthoides (Ham. ex D. Don) Hara 的地上部分。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 40~60 cm。茎直立,四棱形,多分枝,稍被短毛。叶对生,具柄,上部叶柄渐短...
中文名称溪黄草,别名熊胆草,血风草 - 科普植物一徐先生于20220412发布在抖音,已经收获了51.0万个喜欢,来抖音,记录美好生活!
药材别名熊胆草;血风草;溪沟草;山羊面;台湾延胡索;土黄连;香茶菜;山熊胆;黄汁草;哨弄傲(彝文) 药材基原本品为唇形科植物线纹香茶菜 Isodon lophanthoides (Buchanan–Hamilton ex D. Don) H. Hara 的干燥全草。夏、秋季采收,割取地上部分。除去杂质,晒干。
溪黄草(Isodon serra (Maxim.) Kudô)是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茎上部多分枝,密被倒向柔毛,基部近无毛;叶卵形或卵状披针形;花萼钟形,密被灰白柔毛及腺点,萼齿长三角形,花冠紫色,被微柔毛,雄世及花柱内藏;小坚果宽卵球形,顶端被腺点及白色髯毛;花期8-10月。因其喜欢生长在溪边,揉叶有黄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