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后,李霖灿在他的《中国美术史》一书中这样回忆:“米芾曾见到‘华源范宽’的题款,事无二致的,我于1958年也曾在《溪山行旅图》上‘发现’‘范宽’二字签名。就在这幅巨迹的右下角,一行行旅之后,不仅董其昌氏没有看到,许多常看画的朋友也不知道,众多著录之中,在此之前也从没有记载过,所以我时和朋友...
范宽隐居终南山、太华山,表现关陕的雄浑大山。范宽故里,照金山脉 ©刘芳如 以上转载照片,体现范宽“师造化”的巧夺天工,范宽的签名 1958年8月5日,李霖灿(时任台北故宫博物院副院长)从画的右下角树丛中发现了画家的签名。绢本 立轴 浅设色 156.1x106.3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 看细节 ...
在夏文彦《图绘宝鉴》记载:“范宽,字中立,华原人,性温厚,有大度,人故以宽名之。”按照惯例,的确画作签名应该为范中立。 但这有可能,范宽生性豪爽,为人也心胸阔达,时人喜欢称呼他为宽,而范宽的名声比范中立更为响亮,所以他随大众的意思,在画作范宽为名。 不过这个说法,还是有待考证,不够按照《溪山行旅图》的...
然而在冥冥中,几乎所有的人都相信《谿山行旅图》是范宽的真迹。1958年8月5日,李霖灿(时任台北故宫博物院副院长)从画的右下角树丛中发现了画家的签名。“忽然一道光线射过来,在那一群行旅人物之后,夹在树木之间,范宽二字名款赫然呈现。”李霖灿在回忆录中将那个激动人心的一刻化为了永恒。李霖灿指出,自己采用...
但是,自董其昌以来,一直到当代,人们从来没有放弃过对溪山行旅题款的寻找。直到1958年,有一束光,照在了画面上一当时苦苦追索从未放弃的李霖灿,终于在长期努力之下,捕捉到了最重要的信息。他终于发现了范宽的签名,就隐藏在画面右下角的繁茂树林之中。多年以后,李霖灿在他的《中国美术史》一书中这样回忆:“...
1958年8月5日,见证奇迹的时刻到来了!长期醉心于临摹《溪山行旅图》的范宽的研究者,台湾画家李霖灿在画面下方树林的间隙里发现了范宽的签名。 范宽二字 至此,《溪山行旅图》出自范宽之手再无疑问。 关注“保值堂·中国好字画”,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范宽把签名藏在右下角的树丛中,1958年8月5日,时任“国立”故宫博物院书画处处长李霖灿在《溪山行旅图》右下角的树丛中发现“范宽”二字的签款。 这项发现也让《溪山行旅图》成为中国绘画史上屹立不摇的巨作。然而一千年前北宋大画家在尚未落款“范宽”二字时,事先于画眼处隐藏了另外几个字,既作记载又阐述...
▼ 《溪山行旅图》范宽把签名藏在右下角的树丛中。这个签名直到1958年8月5日才被李霖灿(时任台北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发现。李霖灿采用了网球法,也就是把画面分成若干个小格,一个一个看,才发现了范宽的签名。都说喜欢山水画的人,一定是心胸开阔,豁达开朗的人。而《溪山行旅图》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气势雄...
此幅北宋范宽《溪山行旅图》就是这样,一开始人们寻找了很久也没发现作者是谁,结果1958年当时的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馆长李霖灿在机缘巧合下发现了范宽的题款,就藏在画面右下角的树林里。 北宋范宽《溪山行旅图》局部图,签名标注处 宋代画家很少题款,清沈颢在《画麈.落款》中就云:“元以前多不用款,款或隐之石隙...
溪山行旅图 范宽 206.3x103.3cm 这幅画是北宋画家范宽的作品,此图是他传世的惟一真迹,也是台北故宫的天字号重宝。打开《溪山行旅图》,一座大山矗立眼前,和山水一起映入人们眼帘的,还有不少收藏者的题款,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