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初读林文月,也曾不识泰山地当作是优秀中学生范文,觉得太过工整,温吞得紧。直至稍有写作经验方明晓:辞藻堆砌易,由奢入俭难,不求流光溢彩,而重朴实节制,能够于无声处听惊雷,如何把深度埋藏于表面,在冲淡清逸的字里行间,润物细无声地见天地见众生,将技巧隐于无形,才是她最高超也最显著的特色。比...
《拟古》中《饮酒及与饮酒相关的记忆》一文,开篇即自白是“很会喝酒的林文月”,她与儿女都有小酌传统,丈夫去世,儿子借出差来探她,临别对饮白兰地,“人际关系很微妙,亲如父母子女,一生中能有几回这般澄净如水的独处呢?兼程千里回来伴我,那心意我明白,可是,有些话是不必说出来的。喝酒罢,其实,能这样对饮交谈的...
在字句斟酌上也努力避免过度现代化和外来语法,《源氏》中的700首和歌,林文月创三行楚歌体,以首尾句押韵兼顾视觉与听觉,如第一帖《桐壶》,“生有涯兮离别多,誓言在耳妾心苦,命不可恃兮将奈何!”,个中苦心与工夫,固然是“情怀只合自家知,说与旁人...
《拟古》中《饮酒及与饮酒相关的记忆》一文,开篇即自白是“很会喝酒的林文月”,她与儿女都有小酌传统,丈夫去世,儿子借出差来探她,临别对饮白兰地,“人际关系很微妙,亲如父母子女,一生中能有几回这般澄净如水的独处呢?兼程千里回来伴我,那心意我明白,可是,有些话是不必说出来的。喝酒罢,其实,能这样对饮交谈的...
知名学者、作家兼翻译家林文月于美国西部时间5月26日在位于美国奥克兰的家中逝世,享年90岁。其子郭思蔚在社交媒体发布了母亲离世的消息,“我们亲爱的妈妈,今天早晨安详地于加州奥克兰家中展开一段新的旅程”,他还表示,希望母亲此去永无苦痛,“还可与故亲团聚,更能和您娴熟的陶(渊明)、谢(灵运)、紫式、和泉饮觞...
她就是林文月。 她握笔写论文,是研究古典六朝与唐文学的翘楚;她持笔教书本,是台湾人尊敬的“林老师”;她举笔绘图画,图文并茂相得益彰;她执笔写散文,为台湾文坛注入一股清流;她提笔译著作,翻译出了华语世界最好的《源氏物语》。 五笔之外,她的一把锅铲、精湛...
这些优美隽永、古意盎然的语段,均出自著名翻译家、学者、作家林文月所译的《源氏物语》。她翻译的 《源氏物语》是第一个出版的中文译本,也是唯一一个由女性译者翻译的译本。正因有了她,我们读到了紫式部千年以前写下的那“雍容华丽、缠绵悠闲,时则典雅,时则隽永”的文字。
台湾学者、作家与翻译家林文月(1933-2023)于5月26日早上9时许在美国加州过世,享耆寿90岁。 “其实,我大概是一向关心围绕一本书的心情转折的,关于书的内涵和与我相遇的因缘,以及某些人和事的记忆。” ——林文月《写我的书》 台湾学者、作家与翻译家林文月一生笔耕不辍,曾出版《澄辉集》《谢灵运及其诗》等研究...
林文月身兼学者、文学创作者、翻译者三重身份,曾以“三笔”风靡台湾地区。学术方面,她曾出版《澄辉集》《谢灵运及其诗》等研究著述。同时,她也是一位出色的散文大师,历时三十余年创作《京都一年》《读中文系的人》《遥远》等抒情作品集。而她最为人熟知的身份是日语文学译者,自上世纪70年代,她耗时六年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