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湿地》 分类:探索 集数:15 导演: 简介: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是地球上有着多功能、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该片聚焦中国湿地现状及保护成效,以极致影像呈现中国多样的湿地生态,用科学的视角解读湿地对人类的重要性。
1688328964_副本 世界湿地日 1971年2月2日,来自18个国家的代表在拉姆萨尔签署了《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现已有172个国家加入《湿地公约》。为了提高公众的湿地保护意识,1996年会议决定从1997年起,将每年的2月2日定为世界湿地日。2023年2月2日,我们将 16582 阅读 2 评论 返回顶部 查看全...
黄海湿地研究院 使命: 以黄海湿地突出普遍价值及其演变规律、保护管理机制及管理模式为研究目标,为遗产地的保护管理亟待解决的技术瓶颈提供全球解决方案。 定位: 盐城黄海湿地保护研究中心 中国滨海湿地高端专业智库 全球湿地治理国际合作平台 管理体制: 盐城市政府发起的民办非盈利研究机构,实行理事会领导的院长负责制。 ...
水烛群落 水烛(Typha angustifolia)见于低洼湿地或者沟溪边,零星分布或小块分布在堤内芦苇群落内。 芦苇群落 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遍布于全世界温带和热带地区,芦苇属的植物大约有10种,有的分类学家认为芦苇是芦苇属的唯一种类,芦苇是生长于沼泽、河沿、海滩等湿地的一种禾本科植物,也是盐城潮上带的主要建群植...
盐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直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公告为加强自然资源和规划系统队伍建设,更好地选拔 适岗人才,优化人员结构,盐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直属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盐城市湿地和 自然遗产保护管理中心决定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工作人员1名。根... 发布时间:2024年11月29日 盐城...
教育战略 自然遗产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宝贵财富,蕴含着丰富的科学价值、经济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等多重价值。在第43届 遗产大会上,盐城黄海湿地作为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 期)成功列入 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14处 自然遗产,填补了
一群水鸟,串起了长江、黄河和黄海,连接了东方西方、南北半球,让盐城黄海湿地成为静态和动态、古代和现代的交汇。这处遗产的申报和管理对中国、对盐城是一个艰巨的挑战。国际组织多方呼吁,国际生态学家集思广益,越来越多的候鸟代言人们助力中国盐城黄(渤)海候鸟栖息地。
目前,黄(渤)海湿地国际会议对话机制已成功转型为全球滨海论坛。全球滨海论坛由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组织(CBD)、湿地公约组织(Ramsar)、保护野生动物迁徙物种公约组织(CMS)、 自然保护联盟(IUCN)四大国际组织发起倡议并与中国联合举办,旨在推动建立全球滨海保护的国际交流合作平台。
△将原盐城火车站改造成湿地博物馆,增强湿地遗产传承活力,丰富湿地文化宣传展示载体。 △以黄海湿地为大学校,大力开展“双进”(大中小学生进湿地、湿地科普教材进课堂)活动,让生态文明思想、湿地科学知识在全市人民心中深深扎根。 △发起成立黄海湿地保护志愿者联盟。
湿地生态系统也面临着外来物种的入侵和破坏 。由于湿地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和复杂性,外来入侵生物带来的危害将会通过能量流动 、食物链 、物质循环等环节放大从而影响到整个湿地生态系统 。一旦湿地生态系统遭外来物种入侵造成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将很难进行修复 。 对稳定的湿地生态系统而言外来生物入侵的过程是短暂的而要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