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南平2月8日电(张丽君 洪瑛)蛇年寻“蛇”,怎能不探秘福建的“崇蛇圣地”——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樟湖镇?8日适逢正月十一,延平区樟湖镇坂头街、麟经街举行元宵游蛇灯。游蛇灯。张丽君摄 秦汉以前,居住在福建境内的闽越人盛行“蛇图腾”崇拜。这一传统延续至今,每年元宵节前后,樟湖镇都会举行热闹的“游...
2月8日是正月十一,福建省南平市樟湖镇举行了一年一度的“游蛇灯”活动。 元宵迎游竹蛇灯是樟湖人传承古闽越遗风的体现,这一习俗盛行于明代,以崇蛇为主轴,以蛇王庙为载体,继承和保留了传统的正月元宵迎蛇灯、七夕祭蛇神赛活蛇等活动,形成了独特的民俗文化体系。图为樟湖镇元宵“游蛇灯”现场。 张丽君 ...
海都讯(记者 温柳婷 通讯员 游微 陈妹) “我们到现场才知道,游蛇灯民俗活动要上2025福建春晚,心里很开心、很激动!”参与拍摄的延平吉祥艺术团团长陈兰英高兴地说道。日前,东南卫视2025福建春晚节目摄制组一行20多人到南平市延平区樟湖镇拍摄游蛇灯活动。 “延平樟湖游蛇灯民俗活动非常地道,也非常热闹,正好与蛇年...
正月十七晚上,樟湖元宵游蛇灯活动热闹开场,让我们跟随记者的镜头去感受一番。 26日下午4点半,元宵游蛇灯队伍陆续抵达,竹蛇灯是由蛇头、蛇身、蛇尾组成。蛇身就是一块块灯板连接,每块灯板长2米,宽0.2米,每块板上放置三盏斗形灯,内燃蜡烛,四周贴剪纸图案或...
游蛇灯中的蛇灯分为蛇头、蛇身、蛇尾。灯身又叫蛇板,它的两端各有一个圆孔,供与其他灯板相接时插下小木栓,形成可自由摆动的蛇身。一条竹蛇少则有三十块灯板,多则七百块灯板,连接成一条一二公里长的蛇阵。游蛇灯结束,人们将蛇头、蛇尾送进蛇王庙焚烧,希望来年有个好年景。
游蛇灯中的蛇灯分为蛇头,蛇身,蛇尾。灯身又叫蛇板,它的两端各有一个圆孔,供与他灯板相接时插下小木栓,形成可自由摆动的蛇身。一条竹蛇少则有三十余块灯板,多则百块灯板,连接成一条一二公里长的蛇阵。游蛇灯结束,人们将蛇头,蛇尾送进蛇王庙焚希望来年有个好年景。
闽越人以蛇为图腾,“闽,东南越,蛇种”[1] ,闽北延平区樟湖镇每年正月期间上演的“游蛇灯”习俗活动,就是闽越族崇蛇文化的遗存 [2-3]。 闽越人崇蛇习俗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中原舞龙文化元素,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中,经过长期的民间信仰活动孕育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区域性民俗体育文化。 作为一种区域性文化事象,“...
在延平区樟湖镇,樟湖人对蛇的尊重和信仰由来已久,蛇在每一个樟湖人心里都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前后,樟湖镇都会举行游蛇灯会。如果你恰逢此时来到这个静谧美丽的小镇,就会见到蜿蜒曲折的蛇灯队伍。悠长的蛇灯队会在一处开阔的空间内盘旋回绕,形成一幕独特的人文景观。 受疫情影响,樟湖镇已连续两年未...
樟湖镇的“游蛇灯”源于秦汉闽越人的蛇图腾崇拜,明代盛行至今,被誉为“闽越蛇崇拜的活化石”。蛇被视作“小龙”,蛇灯头尾以龙形装饰,寓意吉祥如意、五谷丰登。 **📸打卡小贴士** 📍地点:南平市延平区樟湖镇蛇王庙及主街道 ⏰时间:每年元宵前后(正月初六至廿一,正月十七至十九最盛) 🚨禁忌:不可跨越蛇...
【百米蛇灯尽显非遗魅力】游“白蛇灯”是双溪镇乾源村的一项传统习俗,以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传承至今已有500余年的历史。白蛇灯长约130米,由蛇头和蛇身两部分组成。在舞动时,数十双手紧握撑杆,使这条长蛇在空中悬浮,舞动者们模仿蛇的游走动作,灵活地挪移腾跃,如同一条灵动的蛇,壮观非常。@宁德同城 @东南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