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故乡越近,心中越是胆怯,不敢询问从家乡那边过来的人。🎨 创作背景: 此诗一说作于公元706年(神龙二年),宋之问途经汉水时。武则天去世后,唐中宗将其贬为泷州参军。公元705年(神龙元年)十月,宋之问过岭,次年春即冒险逃回洛阳,途经汉江时写下了此诗。另一说,此诗是李频由贬所泷州逃归洛阳,途经汉江(指襄阳附...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宋之问在神龙二年(706年)途经汉水时写下了这首诗。宋之问曾媚附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武则天去世后,唐中宗将其贬为泷州参军。泷州在岭南,是个极为边远的地方。神龙元年(705年)十月,宋之问过岭,次年春冒险逃回洛阳,途经汉江时写下了这首诗。另一种说法是,这首诗是...
《渡汉江》一诗的创作背景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宋之问在神龙二年(706年)途经汉水时所作。当时,宋之问因被贬泷州参军,经历了漫长的岭南流放生活后,于神龙元年(705年)十月过岭,次年春冒险逃回洛阳,途中经过汉江时写下了此诗。另一说则认为此诗是李频由贬所泷州逃归洛阳,途经汉江时所作。...
### 一、背景探源 宋之问,字延清,一名少连,生卒年约为656年至712年,是初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与官员。他出生于一个文化气息浓厚的家庭,父亲宋令文多才多艺,有“三绝”之称,对宋之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宋之问自幼勤奋好学,上元二年(675年)进士及第,步入仕途。然而,他的一生却充满了波折与争议,既有过春风...
《渡汉江》写作背景 首先,我们来看诗的背景。宋之问(656—712),生活在唐高宗和武则天时期,字延清,汾州人(今山西汾阳市)。他的诗才横溢,尤以五言诗名扬天下。然而,他的人生道路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充满了起伏与波折。流放岭南的经历,使他深入了解了底层人民的生活,也使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诗句...
🌍【创作背景】 关于《渡汉江》的创作背景,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此诗作于宋之问神龙二年途经汉水时。宋之问因媚附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在武氏去世后被唐中宗贬为泷州参军。泷州位于岭南,是唐代极为边远的地区,贬往那里的官员往往难以生还。神龙元年(705年)十月,宋之问过岭,次年春冒险逃回洛阳,途经汉江(指襄阳...
《渡汉江》这首诗,作者是谁其实有争议。 一说宋之问,因为宋之问平时媚附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武则天死后,唐中宗将他贬为泷州参军。 泷州在岭南,唐代时,属于极为边远的地区。因为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生活习俗差异太大,被贬往那里的官员往往都难以适应,无法生还。
《渡汉江》的写作背景是宋之问从泷州贬所逃归,途经汉江时写下的一首诗。理解这首诗需要从其背景和情感两个方面入手。写作背景:- 宋之问因媚附武后的男宠张易之而被贬至泷州。- 在贬居期间,他与家人音讯隔绝,历经寒冬与春日,心中充满了孤孑与苦闷。理解:- 前两句:“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