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清水会盟的流程唐蕃为此次盟誓,经由4年4次往返磋商,议题包括盟书内容、两国疆界、对等国待遇、盟誓时间地点等等,可谓既慎重,又绵密反复商定,终敲定三道盟誓程序。首先,于德宗建中四年(783)正月十日,由李唐陇右节度使张镒与吐蕃首席宰相(大论)尚结赞等,盟于清水(今甘肃清水县西),此为双方大臣或边帅...
至兴元元年四月,李揆归唐,遂成“唐蕃清水会盟”。此次会盟历经六年筹备商议,直至最终实现,其郑重程度可见一斑。以如此慎重繁复之方式盟誓,在唐蕃关系史上实属罕见,堪称非凡之举,足见其重要性。
清水会盟 在中华文化的浩瀚长河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典故和传说,其中“清水会盟”一事,恰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于历史的天空。此故事发生于悠远的古代,那是一个群雄并起、风云变幻的时代,各地豪杰齐聚一堂,共商大计,志在天下。一、缘起曲水,会盟启幕 清水溪流悠悠,水波荡漾,涟漪轻轻拍打着岸边的青石。正如古...
本来双方在清水会盟之后,按约定还要在拉萨和长安再会盟两次。但在长安会盟前,吐蕃大臣区颊赞突然又提出异议,认为清水会盟没有明确规定边界,还需商讨,于是唐使崔汉衡再次入蕃交涉6月,蕃使论颊没藏从青海至唐,又说边界划分的事情已经定了,还是按之前的约定。这种突如其来的反复,可能说明吐蕃国内的强硬派,并...
唐蕃清水之盟:一场影响深远的历史会盟 唐朝建立之初,便展现出强大的国力与开放的姿态,积极与周边民族展开交流。而吐蕃在松赞干布的领导下,逐渐崛起于青藏高原,统一了诸多部落,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在这样的背景下,唐蕃之间的交往应运而生。贞观八年(634 年),吐蕃首次遣使入唐,开启了双方官方交往的...
783年(德宗建中四年)的清水会盟。787年(德宗贞元三年)平凉会盟;821年(唐穆宗长庆元年)的长庆会盟。在这十次会盟中,最为人所熟知的是长庆会盟。因为,长庆会盟有实物证据,大昭寺门前矗立的“唐博会盟碑”,就是这次会盟的结果。另外,长庆会盟是唐蕃最后一次会盟。此次会盟之后,两国再无大战,会盟的条约在很大程度上...
清水会盟 /Qingshui Conference/ 最后更新2022-12-02 浏览15次 唐朝和吐蕃确定边界、保持和平的盟誓活动。 发生时代 唐代 发生时间 唐建中四年 时代背景 吐蕃为达到所占领地合法化,展开多方面求和活动,或遣使求议边界,或以攻为守迫使唐朝确认 结果 此次会盟,使吐蕃于安史之乱后占有的唐朝土地合法化,从而控制...
清水会盟(783年)成为了这一时期的重要标志,它的发生与前后对比,揭示了德宗复兴计划的失败,为后世宪宗的“元和中兴”提供了深刻的历史教训。</ 清水会盟不仅在地理上划定了新的边界,更深远地影响了唐蕃两国的国家地位演变。在安史之乱后的国力衰弱中,吐蕃乘机扩张,直到郭子仪等名将的英勇抵抗才...
📜 清水会盟:唐朝与吐蕃的和平之路 🌊 🔥 吐蕃王书突然而至,会盟面临暂停。 📝 崔汉衡再度出使,疆场最终划定。 👥 礼部尚书李揆与宰相李忠臣,携手完成会盟。 📈 会盟历经四年,重视程度非同一般。 🏞️ 边界划分基本稳定,直至吐蕃王朝崩溃。 🗡️ 军事相持下,会盟前后和平宁静。 🌪️ 唐朝内乱,...
不说辱国,最起码丧权的帽子是丢不掉的。可中唐时期,唐德宗对吐蕃的政策以及清水会盟,各类操作比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