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在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期间,清政府通过官制改革等多种方式,使地方督抚权力逐渐有所削弱。不过,清政府虽然有将新军指挥权、调遣权收归军咨府和军部,但事实上两部并未能对新军进行有效的指挥和调遣。这一状况反映了A.中国军事管理与指挥的近代化B.清朝晚期,地方离心力的加强C.清朝中央政府的权威得到强化D.清廷中央...
答:①20世纪初,帝国主义的入侵与国内各阶层的斗争使清政府处于内外交困的局面之中,为了摆脱困境,清政府于1901年4月宣布实行“新政”,陆续推行了一些商业、教育、军事方面的改革。②迫于内外压力,清政府又于1906年宣布“预备仿行宪政”,并于1908年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但有规定了9年的预备立宪期。③预备立宪其...
材料一 清末新政、预备立宪的主要内容 清末新政: ①改革官制,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新设商部、学部和巡警部等中央机构; ②编练新军,拟在全国编练新军36镇,并要求各省设立督练公所; ③倡导创办工商企业,颁布了一系列工商业规章和奖励实业办法;
(一)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1.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遭受重挫的清政府试图通过”进行“自救”。2.经过(1)1901年,清政府宣布实行“新政”。①内容:在官制、军事、商业、教育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②结果:腐败无能的权贵掌握政权,清政府不可能为中国找到真正的出路。(2)1906年9月,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立宪派...
2.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1901—1911年)(1)清末新政①背景:统治危机日益严重。②内容:改革教育、派遣留学生、编练新军、振兴商务、奖励实业等。③评价: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新政并没有使清政府摆脱内外困境,很快革命爆发了。(2)预备立宪(1906—1911年)①目的:抵制革命,笼络资产阶级上层,巩固封建统治...
2024考研历史学知识盘点: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 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 1、清末新政的主要内容、影响及其评价内容: 政治方面:改革官制,修订刑律,整顿吏治; 经济方面:振兴商务,奖励实业; 军事方面:改革兵制,编练新军,创办巡警; 文化教育:改革学制,废除科举,设立学堂,奖励留学; ...
“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是满清王 朝自我挽救的迫不得已的选择。 客观而言,清末十年改革推动了中国 社会的现代化过程。它不只是继承了洋务 运动,而且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超过了戊戌 变法运动。 然而,“清末新政”的主观动机与客观 效果彼此背离,清王朝又假“立宪”之名 ,行“集权”之实,并没有改变其卖国的 本...
28.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时,最活跃的是新崛起的士绅阶层和绅商阶层,代表人物有张謇等,以至于形成一个立宪派。这种情况出现的根源是A.八国联军侵华的刺激 B.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 D.中国近代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 答案 B相关推荐 128.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时,最活跃的是新崛起的士绅阶层和绅商阶层,代...
知识点一: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1901-1911年)1.清末“新政”(1)背景:《》签订后遭受重挫;试图通过“新政”进行“(2)内容:在官制、军事、商业、教育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与时期所颁布的改革举措颇多相似,但更为广泛深入)(3)影响:①并未使清政府摆脱内外交困的局面,反而加速了清王朝的覆灭。②客观上有利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