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外交部的中国学生译员计划、近代「主义」一词的传播、「文学」一词现代意义的形成、编纂《华英字典集成》的邝其照、中译《基督山恩仇记》的陈景韩、英语话剧《宝川夫人》的构形,以及清末民初夏洛蒂‧科黛的形象研究。
清代服饰文化研究综述 一、本文概述 《清代服饰文化研究综述》旨在全面梳理和深入分析清代服饰文化的历史背景、特点、演变过程以及影响,揭示其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清代,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其服饰文化既继承了前朝的传统,又融入了满族的特色,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服饰体系。本文将从多个维度对清代服饰文化...
学 术 现 场晚清是如何被想象的 【 】懿一中国图书评论一第 期一口石天强——当代中国晚清文化研究一瞥不知从何时起 清朝的瓷器、绘画、雕刻、家具、建筑 清朝的人物、都市、地理、历史、传说……这一切都扑面而来 构成了当代中国人对于晚清想象的全方位图景。与这种多维形态的晚清想象相呼应的是 关于晚清的学术...
主要研究清代經學、金石學,著有《日鮮清的文化交流》(東京:中文館書店,1947)、《論語總說》(東京:弘文堂,1949)等。 日本近现代著名学者、文献收藏家。1908年毕业于东京大学中国哲学系,曾任京城大学教授、大东文化院主任等职。1921-1923年曾任北京驻海外研究员,在北京期间对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年间清人学者的...
如今我们透过19世纪末20世纪初文人志士的文化行为线索,透过那个时代文学的言语织体,看到了当时文化—文学的多元化生态,也看到了文学现代性追求的缤纷头绪。 当然,清末民初文化-文学研究热也存在着消极的一面。在对这一段历史景观的开掘中,我们文化领域正悄然兴起一个对“五四”文化模式激进的一面反思的思潮。客观地讲...
藤塚明直(1912-2006):藤塚鄰長子。日本東京帝國大學中國哲學專業,文學博士。曾任群馬大學教養大學講師。主要研究清代經學,著有《皇清經解的編纂和影響》(東京:無窮會,1981)等。劉 婧:山東濟寧人。韓國延世大學韓國古典文學專業,文學博士。現任韓國南首爾大學助教授。主要研究韓國古代文學、東亞文化交流等,...
通过对清代墓葬的发掘和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清代社会的历史、文化、宗教信仰与社会制度,同时也能够揭示出清代人们对死亡和生命的态度。 清代墓葬文化的研究始于20世纪初,经过多年的努力,研究者们对清代墓葬的认识不断深入。清代墓葬主要分为皇家墓葬、贵族墓葬和普通民众墓葬三类,其中皇家墓葬最为庄严隆重,贵族墓葬体现...
巫仁恕的研究,不但丰富了明清士大夫文化的内容,也为雅俗之辨找到一个有趣的切入点。事实上,随着经济的发展、民众消费能力的提升和市场的流通,民众在日常生活中模仿、复制士大夫文化,在晚明是非常普遍的现象。这些庸俗化的模仿、复制,不但让自命风雅的文人名士感到不屑、厌憎,也往往引发他们的身份认同自觉和危机感。
邢澍的书法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了研究清代学术风气、文人交往、艺术审美乃至地域文化发展不可或缺的实物资料。通过对邢澍书法作品的深入研究,不仅可以窥见其个人的学术追求与艺术造诣,更能折射出整个时代的思想风貌与文化特质,对于理解清代文化的整体框架和细节特征具有重要价值。二、 邢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