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这首词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在被贬官期间所作。具体来说,这首词创作于北宋崇宁四年(1105年),当时黄庭坚正处于被贬宜州的时期。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江西修水县人。他在仕途上原本有着不错的成就,但因得罪朝廷重臣赵挺之,屡遭贬谪。崇宁二年(1103年),党祸已起,蔡京立元祐...
清平乐宋黄庭坚创作背景:公元1103年(崇宁二年)十二月,黄庭坚至崇宁,同年二租孝唤月才过洞庭,五、六月间方抵达广西宜州贬所。本首词就是作于贬宜州的翌年(第二年),即公元1105年(崇宁四年)。同年九月黄庭坚便溘然长逝于宜州贬所。 此词赋予抽象的春以具体的人的特征。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无处觅得...
写作背景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1045年生于江西修水县,22岁考中进士,做过知县、校书郎、起居舍人、秘书丞、鄂州知州等官职。他诗承杜甫,是“一祖三宗”的三宗之一、“苏门四学士”之一,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其书法自成一家,为“宋四家”之一。黄庭坚因故得罪朝廷重臣赵挺之,赵挺之...
黄庭坚与苏轼的命运极为相似,两个人都是少年天才,而且还有着被贬的经历,由于他们反对王安石变法,最终被贬到外;苏轼是被贬黄州、惠州、儋州等地;黄庭坚则是被褒贬广西和四川。有了这样的一种人生经历,也使得他们对于人生有着更为深刻的认识,创作出来的作品,也自然更具有感染力;一些看似很普通的作品,但是...
(四)创作背景。这首词是在黄庭坚被贬官期间所作。表面上看这首词是惜春之作,而实际是影射当时的时局。此送春词作于贬宜州的翌年,即崇宁四年(1105),同年九月黄庭坚便溘然长逝于宜州贬所。(五)赏析全诗。清平乐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的一首词,是一首清新的惜春之作。整首词没有惜春常见的惆怅之情,而是...
01 诗词背景 诗人简介: 黄庭坚。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九江)人,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弟子、江西诗派的开山之祖 徽宗崇宁二年,黄庭坚被贬宜州(今广西河池),两年后的暮春,身处偏远之地的他,伤感于春天的流逝,写下了这首《清平...
写作背景 公元1103年(崇宁二年)十二月,黄庭坚至崇宁,同年二月才过洞庭,五、六月间方抵达广西宜州贬所。本首词就是作于贬宜州的翌年(第二年),即公元1105年(崇宁四年)。同年九月黄庭坚便溘然长逝于宜州贬所。词句解释 中心思想 作者不知春归何处,一心要向别人请教;无人能知时,又向鸟儿请教。问人人...
北宋时期的政治和社会状况。北宋王朝在其统治时期,虽然经济繁荣、科技发达,同时边疆地区的人民生活十分困苦。这种政治和社会的动荡,为文人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清平乐》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诞生的。《清平乐》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展现了北宋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也是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