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帝逊位诏书:何忍以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 注:《清帝逊位诏书》是由大清帝国最后一位皇帝爱新觉罗·溥仪于1912年2月12日(宣统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所颁布的退位诏书,作为大清统治中国之最后结束,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道圣旨。由于溥仪当时年仅六岁,无行为能力,因此由隆裕太后临朝称制。 【原文】 朕钦奉隆裕皇太...
第三道退位诏书主要是说了清帝逊位后,根据与中华民国政府的协商,“皇帝但卸政权,不废尊号”,并且“议定优待皇室八条,待遇皇族四条,待遇满、蒙、回、藏七条”。在这道诏书中,不仅说了中华民国政府要优待皇室和皇族,还要求满蒙回藏等少数民族与汉人平等,民国政府要保护他们原有的私产。随着三道《逊位诏书...
1912年2月12日,清朝颁布清帝逊位诏书。这个诏书的颁布,不仅是皇帝逊位这么简单,还标志着清朝的灭亡,我国封建社会的终结。至此,我国进入到共和时期。清朝逊位诏书很多人都知道,字数并不多,只有319字。不过这短短的三百多字里,每一句都至关重要,对当时的影响非常大。 清帝退位诏书由张謇起草的,他是清末民初著名的实...
注:《清帝逊位诏书》是由大清帝国最后一位皇帝爱新觉罗·溥仪于1912年2月12日(宣统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所颁布的退位诏书,作为大清统治中国之最后结束,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道圣旨。由于溥仪当时年仅六岁,无行为能力,因此由隆裕太后临朝称制。 【原文】 朕钦奉隆裕皇太后懿旨:前因民军起事,各省响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
古文精粹详注——清帝逊位诏书 1 1. 清q īn ɡ 帝d ì 逊x ùn 位w âi 诏zh ào 书sh ū 【导读】1912年2月12日,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位皇帝溥仪,颁布退位诏书,作为清代统治之结束。由于溥仪当时年仅六岁,因此由皇太后临朝。本文宣告了帝制的终结。朕zh ân 钦q īn 奉f ân ...
《清帝逊位诏书》是由大清帝国最后一位皇帝爱新觉罗·溥仪于1912年2月12日(宣统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所颁布的退位诏书,作大清统治中国之最后结束。由于溥仪当时年仅六岁,无行为能力,因此由隆裕皇太后临朝称制。 退位诏书全文如下: ——朕钦奉隆裕皇太后懿旨: ...
《清帝逊位诏书 》真迹 【说明】清帝退位诏书,指宣统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公元1912年2月12日)清朝最后一位皇帝,爱新觉罗·溥仪颁布的退位诏书,于是清朝正式灭亡。因溥仪当时年仅六岁,无行为能力,故由隆裕皇太后(孝定景皇后)临朝称制。退位诏书共三道,概述图为辞位正文。退位诏书起草人为清末民初实业家、教育家、政治...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清帝逊位诏书》全文如下:“朕钦奉隆裕皇太后懿旨:前因民军起事,各省响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特命袁世凯遣员与民军代表讨论大局,议开国会,
背景介绍:1917年6月,张勋以调停“府院之争”为名带领辫子军进入北京,7月1日,张勋拥立已经逊位的清帝溥仪复辟,通电全国改挂龙旗,恢复使用宣统年号,史称“丁巳复辟”。同年7月12日,段祺瑞组建的讨逆军击败辫子军,张勋在德国人的保护下逃往荷兰使馆,持续仅12天的“丁巳复辟”在全国上下的一片反对声中最终破产。该...
这份诏书前后一共有319个字,实际上里面有一句话是袁世凯加上去的,这句话在原文诏书中是: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为什么说这一句话十分重要呢?实际上当时中国资产阶级革命里面,并没有民族的概念,当时是以孙中山为首的会党,加上海外的华侨捐款促成的这次革命。但对于国家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