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22年的课题研究中,陈建宇和团队尝试开发小体格的人形机器人,第一代“小星”诞生,并逐步往高动态性能推进。陈建宇不满足于机器人在实验室里跑跑跳跳,次年8月,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和上海期智研究院,共同孵化成立了星动纪元,由陈掌舵。“小星”已更迭到第五代,身高121厘米,体重28千克,可连续上下楼梯...
不仅拥有清华紫学士帽,在刚刚结束的WAIC“具身通用人工智能”论坛上,这个名叫小星的人形机器人,还和图灵奖得主、中国科学院院士姚期智合影贴贴。是谁羡慕了?我不说。小星这“人”,出自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IIIS)陈建宇团队,整机结构、电机、减速器、驱动器、步态算法等机器人软硬件将通通自研。陈建宇,31岁...
在海外读博期间,正值无人车技术兴起,陈建宇的主要课题方向大多为无人机、机械臂,当时他关注的两条技术路线分别为模型预测控制(MPC)以及强化学习,这也是星动纪元现在做人形机器人的研究方向和算法。陈建宇解释,这是因为无人车本质上就是一款机器人,两者底层的模型结构很相似,只不过人形机器人的控制方面难度更多...
能够在早期捕捉到大模型带来的技术变革,与陈建宇的经历高度相关:与行业一些从计算机视觉转向机器人领域的路径不同,陈建宇是典型的具身智能原教旨主义者——从清华大学本科、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读博、到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任职助理教授,他一直在做机器人的学术研究。 虽然这个赛道也有着不少野路子玩家,但陈建...
你可能听说过陈建宇,这位清华大学“90后”博导,因为他在自动驾驶和机器人技术方面的突出贡献,获得了2018年度青年科学家奖。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这位年轻的科学家是清华大学校长邱勇的得意门生,都是完全中国本土培养的博士,都是坚持在国内从事基础研究的优秀代表。今天,我们就来揭秘他们背后的故事,看看他们是如何...
近日,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陈建宇助理教授研究组与星动纪元合作完成的《进阶人形机器人运动控制:透过去噪世界模型学习掌握具有挑战性的地形》(Advancing Humanoid Locomotion: Mastering Challenging Terrains with Denoising World Model Learning(DWL))获得机器人领域难度最高的顶会Robotics: Science and Systems 2024年杰出...
在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和上海期智研究院,陈建宇牵头开展“安全可靠的自进化智能系统关键技术研究”,融合人工智能、机器人学和控制学理论,解决智能机器人从感知到决策的一系列难题,得到安全、可靠、高效的无人车、机械臂等机器人控制策略...
陈建宇,一个充满激情和才华的年轻人,29岁成为清华大学的博士生导师。 他在无人驾驶和机器人技术方面的杰出贡献,获得了2018年青年科学家奖。 陈建宇出生于1992年,是一个普通的知识分子家庭。 他从小就对科学和技术感兴趣。 在他母亲的大学物理实验室里,一个光学实验让他第一次窥视了科学的美。
据悉,星动纪元成立于2023年8月,是清华大学占股的一家人形机器人公司。 星动纪元公司创始人陈建宇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博士毕业于UC Berkeley(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师从美国工程院院士、机电控制先驱、MPC(模型预测控制)算法理论奠基人Masayoshi Tomizuka教授;28岁成为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助理教授、博导,工作于...
2021年9月份,福布斯中国发布2021年度 30 under 30 榜单中,就有陈建宇博士的名字。据公开资料显示,陈建宇的研究内容涵盖强化学习、运动规划、自动驾驶、机器人学以及控制学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1年度 30 under 30 榜单(节选) 从博士到博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