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移体(migrasome)是清华大学俞立实验室于2014年首次发现并命名的一种新型细胞器。2021年5月27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俞立课题组在Cell发表了题为“Mitocytosis, a migrasome mediated mitochondrial quality control process”的文章,系统揭示了线粒体胞吐是迁移体介导的一种全新的线粒体质量控制机制,能够参与调控细胞内线...
迁移体是清华大学俞立教授于2014年首次发现和报道的新型细胞器,广泛存在于各种迁移细胞、多种组织、器官及体液中。基于迁移体的生物学特性,俞立教授团队联合北京迈格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首创开发了迁移体纯化试剂盒。此次发布的迁移体纯化试剂盒可实现...
俞立,出生于1972年,于2008年9月回归中国,担任清华大学生物系的教授。他在学术道路上的旅程始于1994年,当时他在四川大学获取了学士学位。随后,他在1997年云南大学取得了硕士学位,并于2000年在北大攻读并获得了博士学位。在学术生涯早期,俞立表现出色,2000年至2002年期间,他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国家...
公开资料显示,迈格松生物成立于2022年4月,由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俞立教授领衔创立。该公司的主要研究对象是——迁移体,这是俞立教授团队在2012年首次发现并命名的一种全新细胞器。迁移体的发现于2015年在Cell Research上发表后,俞立教授团队系统性地研究了迁移体的形成机制和生理功能。目前,迈格松生物正在基于俞立教授团队...
近日,北京迈格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完成了超亿元的天使轮股权融资。本轮天使+轮投资由中科金启航生物医药创业投资基金领投,其余投资方包括多个生物医药知名投资机构。迈格松生物由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俞立教授于2022年创立,这是一家基于全新生物学发现“迁移体生物学”的创新型药物研发公司。
迁移体,一种细胞亚结构,是近年来由清华大学俞立教授团队发现的一种膜性细胞器,迁移体的大小大约在0.5 μm到3 μm之间,膜泡内还包含着数量不等的直径在纳米级别的小囊泡。迁移体的产生依赖于细胞的迁移运动,可作为一种新的方式向胞外释放胞质成分。据了解,俞立教授2012年初次观察这一独特的现象时,通过使用亚细胞...
清华大学俞立教授团队首次发现细胞迁移过程中会出现一种由膜包被的、直径为3微米左右的囊泡——迁移小体。其形成原理是:TSPAN4蛋白及胆固醇在细胞局部高度富集而形成。迁移小体中存在大量的信号分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通过差速离心的方法可以分离纯化出迁移小体 B. 迁移小体与细胞间信息交流有关 C. ...
清华大学俞立教授于2012年发现,细胞在迁移到其它位置的过程中,会在细胞外留下一种囊泡状结构,并将之命名为“迁移体”。迁移体可以被其它细胞吞噬。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研究迁移体内元素的种类,可以帮助揭示迁移体的功能 B. 制备并研究迁移体缺陷型动物,可以帮助揭示迁移体的功能 C. 迁移体可以被其它细胞...
清华大学俞立教授研究团队发现当细胞处于某种应激条件下时,受损的线粒体会被定位在细胞外围,随后细胞移动时会将轻度损伤的线粒体留在收缩丝中,进而转移到迁移体中,随后将其释放出去。迁移体是一种胞外分泌囊泡,目前研究表明,迁移体在胚胎发育、肿瘤转移等细胞迁移活跃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