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年5月17日,安放清代孝庄皇太后陵寝的昭西陵内,位于南部的隆恩殿栏杆上一个柱头残件疑在夜间被人盗走。随后,当地公安成立联合专案组侦办此案,并于2016年8月20日向社会悬赏5万元征集线索,仅一天之后,该案便告破。2016年8月21日下午,河北警方发布消息称,清东陵昭西陵台基柱头被盗案告破,4名嫌疑人落网...
时隔半年时间,清东陵接连发生文物被盗事件,国家文物局两次约谈当地有关部门,指出保护工作中不到位的地方,社会上对此也议论纷纷。清王朝灭亡后,清东陵作为清朝皇室的私人财产,受到民国政府的保护。但由于常年的军阀混战,民国政府对清东陵的保护也成了一纸空谈。从那个时候起,清东陵就经常发生偷盗事件。1928年,孙...
然而,东陵被盗的消息终究难以掩盖,孙殿英因此陷入了巨大的麻烦之中。四、清东陵被盗事件曝光后 随着清东陵被盗的消息不胫而走,社会各界反应强烈。1928年8月,孙殿英的下属军官谭温江在北平进行销赃时被捕,案件细节逐渐浮出水面。这一事件引发了全国范围内的震惊,众多民众团体纷纷要求对孙殿英进行严厉惩处。在此情境下...
后来,王绍义加入马福田的土匪队伍,又被奉系军阀收编,北伐时他不愿上战场,就做了逃兵,躲在清东陵附近的山林里,想伺机盗墓。 没想到,孙殿英快人一步,借着军事演习的幌子,用炸药炸开了清东陵里慈禧和乾隆的墓穴,用了7天7夜的时间搬空了里面的金银珠宝。事后,孙殿英用盗来的珍宝收买了国民党高层,得以脱身,竟没有被...
作为中国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在长达二百九十六年的历史中修建了众多的皇家陵墓。“清东陵”是其中规模最大的,现在已是世界文化遗产。第一次盗劫 1928年,也就是清朝覆亡后的第十七个年头,挂着国民革命军旗号的十二军军长孙殿英制造了第一次东陵大盗案。案情大致是这样的:时任奉军二十八军某连连长的马福田是...
清东陵,这个名字往往会让人们回想起1928年的东陵大盗孙殿英。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在孙殿英之后的1946年,清东陵发生了一次更加惊人的盗挖事件。这次事件规模更大,破坏力甚至超过了孙殿英的盗挖行动。当时,数个村庄的村民联合盗挖,对康熙景陵、咸丰定陵、同治惠陵等皇陵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其中最令人痛心的是,一件...
然世人却很少知道,在孙殿英之后,还发生过一次更大规模的清东陵盗挖事件,造成的破坏远超孙氏第一次盗挖。第二次盗挖发生于1946年1月,由东陵周边十几个村村民联合盗挖,属于群众性盗陵案。这次盗挖,对康熙的景陵、咸丰的定陵、同治的惠陵、慈安太后的定东陵(普祥峪)造成的破坏极大,甚至超过第一次盗挖。
清东陵二次被盗事件鲜为人知,破坏程度远超孙殿英说起清朝的东陵,很多人第一次想到“东陵强盗”孙殿英。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在孙殿英之后,还有一个更大规模的清朝东陵的挖掘,造成了比孙殿英第一次挖掘更多的破坏。 第二次挖掘发生在1946年1月。陵墓的宝藏被抢了。一个有价值的“九龙杯”经历了许多挫折,最终下落不明...
针对清东陵陵园内文物被盗事件,清东陵保护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清东陵面积达48平方公里,监管难度较大。巡查制度不够科学,容易被犯罪分子利用巡查间隙时间作案。国家文物局指出,管护部门存在追究不到位,敷衍了事,避重就轻,没有建立完善相关安全责任体系等诸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