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 混响:是指当声源停止发声后,声音还会延续一段时间,直至逐渐消失的现象。 混响时间:当声源停止发声后,声音强度减弱到原来的百万分之一所需的时间称为混响时间。 混响时间过长:声音“空”,混浊不清。 混响时间过短:声音“干”,单薄枯燥。 混响时间适当:声音清晰明亮,丰满浑厚,感染力强。
描述混响效果的指标是混响时间,它是室内声源停止发声后,声压级衰减60db所经历的时间,单位是秒。混响时间与室内吸声存在数学关系,也就是建筑声学中著名的塞宾公式:t=0.161V/(S×α)?,其中t是混响时间,V是房间体积,S是房间墙面的总表面积,α是房间表面的平均吸声系数。实践中,赛宾公式常用来优化室内声学...
Linkwitz给出了“死气沉沉”与“热闹”房间的混响时间值,认为家里聆听音乐,需要一个充满活力的房间,400~600毫秒,混响时间在450毫秒左右是最佳的。 对16.7平方米的房间,给出的混响时间范围是0.226~0.452秒;对24.7平方米给出的混响时间范围是0.264~0.528秒;对37平方米给出的混响时间范围是0.307~0.614秒。 还是补...
歌剧剧院:一般来说,中频(500Hz 1000Hz)混响时间标准在1.5 1.8秒之间。例如,一些大型专业歌剧剧院,为了让演唱者的声音能够在空间中充分扩散和融合,营造出宏大且富有感染力的音乐氛围,会将混响时间精确控制在这个范围内。这样的混响时间可以使歌声既清晰又具有适当的丰满度,让观众能充分感受到歌剧的魅力。 话剧剧院:中...
概念:所谓的混响时间就是指声音从发声源出发后,经过一段时间时间后,其声压级降低60db所需要的时间,称混响时间。通常用T60表示。混响时间的长短将会直接影响影音室的声音质量,一般大空间混响时间会长一些,小空间,混响时间短一些,较长的混响时间可以增加的声音的延迟和余响,能够创造出更好的氛围感,而较短的...
一般混响时间的定义是:声能密度降为原来的1/10⁶时所需的时间,相当于声压级衰变60分贝。某频率的混响时间是室内声音达到稳定状态,声源停止发声后残余声音在房间内反复经吸声材料吸收,平均声能密度自原始值衰变到百万分之一(声能密度衰减60dB)所需的时间,用T60...
在房间的混响时间中,应该努力实现“低频下降”,而不是大多数标准和教科书通常推荐并受到大多数建筑师和声学家青睐的“低频上升”。 按照这个ITU1116,对低频混响时间“上限值“要求,”放松、放宽”的大概情况是这样的吧 itu.int/dms_pubrec/itu- 如果基于这个图的要求 63Hz的+300毫秒上限,减去Tm的公差上限50毫秒,...
混响是指声波在一定空间中被墙壁、地板、天花板等表面反射后形成的多次回响。在混响空间中,声音经过射向平面表面后会发生反射,这些反射声波会在空间中不断传播,直至声能完全衰减到不可听见的程度。混响时间描述了声波在空间中衰减的过程。计算混响时间的常用方法是T30法。T30法指的是声音信号在减弱到起始信号强度30...
各类厅堂的最佳混响时间 1.音乐厅的最佳混响时间: 人们对音乐往往不仅仅要求听清音符 ,而且希望相互之间有些“掩盖”,避免听到乐器的某些缺陷或不足,这样声音反而更为丰满动听,产生余音绕梁的效果,因此混响时间通常比语言用的厅堂长一些为好.但混响时间过长 (如大于2.2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