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记》记载,缇萦是西汉著名医学家淳于意的女儿,为了救被人诬陷的父亲上书汉文帝,愿充官婢,代父受刑。此举感动了汉文帝,不但救了自己的父亲,还促使汉文帝最终废除了肉刑。班固称赞她:“百男何惯惯,不如一缇萦。”这说明() A. 西汉初期就尊崇儒术思想 B. 儒家学说影响汉朝统治政策 C. 妇女地位得到空前...
公元前175年,西汉名医淳于意被陷害入狱。15岁的女儿缇萦给汉文帝写信:“我父亲有罪,我愿意入官府为奴。”正是这两行字,不仅救了淳于意,还救下了更多的人。淳于意医术高明,但他有一个怪脾气,拒绝为当官的出诊,宁愿辞去官职,在民间为老百姓看病。就算赵王、吴王等王侯来请,淳于意也爱理不理,一一拒绝。
【译文】汉文帝四年中,有人给汉文帝上书告发淳于意。因为当时实行肉刑罪,所以就用驿站的车马将淳于意向西解送到长安处置。淳于意有五个女儿,(解送淳于意时,她们都)跟在他后面哭泣。淳于意大怒而骂道:“生了(你们)这些孩子,没生一个男孩,遇到了紧急的事情没有能用得上的人!”这时,淳于意的小女儿缇萦为父亲...
缇萦的读音是 tí yíng。 释义 缇萦是古代西汉时期名医淳于意的女儿。淳于意被人诬告行医出错,将被判肉刑押往长安。淳于意没有儿子,只有五个女儿。他被押送长安离开家的时候,望着女儿们叹气,说:“可惜我没有男孩,遇到急难,一个有用的也没有。”几个女儿都低着头伤心得直哭,只有最小的女儿缇萦又是悲伤,又...
缇萦救父汉文帝十三年(公元前167年),有人上书告发淳于意受贿。 按照刑法应当专车押送他向西到长安。淳于意有5个女儿,跟着(囚车)在哭。淳于意生气,骂道:“生孩子不生男孩,危急时没有人能帮忙。”这时小女儿缇萦因父亲的话感到悲伤,就跟父亲向西到达西安,上书说:“我的父亲担任官吏,齐地的人都说他清廉公平,...
公元前167年,有人向朝廷诬告神医淳于意,汉文帝下令将淳于意处以肉刑。由于淳于意曾在朝为官,按照汉朝当时的法律规定,需要被押送到长安行刑。淳于意共有5个女儿,统统跟着囚车哭泣。淳于意哀叹道:“没有儿子,关键时刻就没有可用之人!”就在这时候,他的小女儿淳于缇萦站了出来,说道:“我来救!”没想到她...
材料 汉文帝十三年,齐太仓令淳于意犯了罪,应当处以肉刑。他的小女儿缇萦向汉文帝上书说:“被处死的人不可复活,被残损的肢体不能再生,即使想改过自新,也为时已晚。我甘愿入身官府为奴以赎抵父罪,使他能有改过的机会,重新做人。” 汉文帝看了她的申诉很感动,为此就下诏说:“ 我听说在古代圣王虞舜的时代,...
在押解临行前,淳于意的五个女儿都跟在后面哭泣。淳于意感叹道:“我只有五个女儿,关键时刻却无人能救我。”这时,淳于意最小的女儿缇萦决定跟随父亲到长安,并设法解救他。她连夜给汉文帝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我父亲为人清正廉洁,平日里助人为乐,一生行医救人,从未做过见不得人的事情。如今却被判了刑,连...
淳于意认为女儿是“赔钱货”,但是就算他真的有儿子,也不见得就会有小女儿的勇气,能救他于水火。缇萦此举更是救了无数百姓,让他们以后再也不会承受如此残酷的刑罚,造福世人。谁说女儿不如男,从古至今多少女子保家卫国,巾帼不让须眉,又有多少男子败光家财,搞得家破人亡。希望世人不再对女子有偏见 #...
汉文帝在位的第四年,有人上书告发淳于意受贿,按照刑法应当专车押送他到长安受刑。淳于意有五个女儿,跟着囚车哭泣。淳于意生气地骂道:“生女儿不生儿子,危急时没有人能帮忙。”这时小女儿缇萦因父亲的话而悲伤,就跟着父亲向西行,一直到长安。她向文帝上书说:“我的父亲在齐地做官,齐地的人都说他清廉公正,如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