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加深与稳固根基,以求长生久存的道理。德是生活的护身符,道是需要日常修养的。我们不能只在困难时才去追求道德,而在无事时放松对道德的追求。因为道德是我们生活中的指南针,它引导着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正确的行为准则。所以,我们应该时刻保持对道德的关注和修养,不论是面临困难还是平静的时刻。这样...
韩非对《老子》的解释,可以说是从术的层面展开的。以“术”释《老子》之“道”,并以此作为“有国之母”这正反映了韩非的法家立场——能够深刻掌握“术”、“道”之根本的人可以保存其生命,可以“深根固柢”统治其国家。老子之道如水,他要求统治者始终保持着柔弱与变动。它无名,但要通过名来运作;它自然...
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译文】: 治理百姓,事奉上天,没有比吝惜更重要的了。正因为吝惜,可以说是早有准备;早有准备,就能不断积累禀赋。不断积累禀赋,就没有什么不能克服的;没有什么不能克服的,就没有人知道他的极限;谁都不知道他的极限,他才可以担负起治理国家的重任。掌握了治理国家的根本原则,才...
原文:重积德则无不克⑴;无不克则莫⑵知⑶其⑷极⑸;莫知其极,可以有⑹国⑺;有国之母⑻,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⑻,长生久视之道⑼。 译文:有看重堆积谷物的品德就没有什么不能战胜的;没有什么不能战胜的就谋划管理国家的极远之地;谋划管理国家的极远之地;可以治理国家;治理国家的田亩,可以长久。这是根基深...
本章的最后一句: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这句话实际上是对本章的总结,所谓深根固柢,就是要建立牢固生命根基,而建立这种根基的关键就在重视“德”的积累,这里的“德”是获“德”的意思,个人要想延年益寿就必须去夯实生命的根基,减少自身的欲望,不要为追求一时之快,而去伤害自己的器官,还给它们应有的自...
第五十九章 · 长生久视治人事天①,莫若啬②。夫唯啬,是谓早服③;早服是谓重积德④;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⑤,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⑥之道。 【语译】①治人事天:治人,...
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一、注释 啬:节俭爱惜,“啬以治人,则民不劳;啬以治身,则精不亏”;贪也,“治国者当爱民则不为奢泰,治身者当爱精气不放逸”;顺适自然,保身全真,有生生无尽之气存;穑,农民耕作。 復:回转而反復之。 早復谓之重积德:重,厚。德,得。早返于道,则积得日厚。
道德经-59.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之其极;莫之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dǐ),长生久视之道。 帛书版:治人事天莫若啬,夫…
“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重积德者,通过国家之体发挥其正道之气,从而根深蒂固地引领人民健康发展。这里的“长生”,并非指个人的永生,而是指人民能够健康繁衍,长久发展,并见证人类发展之道。从历史角度看,国家的大发展往往伴随着大德者的崛起。这些大德者从小就怀有为人民、为社会献身的思想,即“...
这样的治国理念,深植于道家哲学之中,体现了深根固柢、长生久视的道理。治人之道,顺应自然,首要在于珍惜。通过珍惜,我们能够提前做好准备,这便是积德的重要性所在。积德的过程,就是克服重重困难,甚至达到无法预料的境界的过程。这样的境界,不仅对个人有益,更有助于国家的治理。这种治国理念,体现了道家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