涤亲溺器 宋黄庭坚,元符中为太史,性至孝。身虽贵显,奉母尽诚。每夕,亲自为母涤溺器,未尝一刻不供子职。有诗称赞:贵显闻天下,平生孝事亲。亲自涤溺器,不用婢妾人。 译文:宋朝的黄庭坚,元符年间当上了太史,本性极为孝顺。虽然声名显赫,地位尊贵,侍奉母亲却尽心尽力。每天晚上,他都亲自为母亲洗涤便桶,...
《二十四孝》全名《全相二十四孝诗选集》,是元代郭居敬编录,由历代二十四个孝子从不同角度、不同环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集,可见,孝悌是我国自古以来的传统美德。 二十三、涤亲溺器 原文:宋黄庭坚,元符中为太史,性至孝。身虽贵显,奉母尽诚。每夕,亲自为母涤溺器,未尝一刻不供子职。 诗赞:贵显闻天下,...
涤亲溺器,成语来源于《列子·汤问》一篇故事,故事讲的是汤问向列子请教孝道的问题,列子却讲了一个关于涤洗亲人和营救溺水者的故事,从而点化了汤问关于孝道的疑惑。故事中,有一位年轻人,他非常孝顺,经常为父亲洗脚、擦身,一天,他发现自己的父亲在喝酒后倒在了河里,于是他毫不犹豫地跳入水中营救他的父亲。...
“涤亲溺器”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中国古代的二十四孝故事之一。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为父母洗涤便器”,用以形容子女对父母极为孝顺的行为。 具体来说,“涤”意为洗涤、清洗;“亲”指的是父母或亲人;“溺器”则是古代用于装尿液的器具,通常指尿壶或夜壶。因此,“涤亲溺器”整体描述的是子女不嫌脏臭,亲自为...
【成语故事】涤亲溺器 【成语故事】涤亲溺器 涤亲溺器 从前有一位名叫李慕的年轻人,他是一个孝顺的儿子,对父母非常孝顺。他的父亲生病了,需要长期服药治疗。为了挣钱支付父亲的医药费,李慕决定外出打工。他去了一个陌生的城市,开始了自己的打工生涯。在这个城市,李慕得到了一份在一家小餐馆打工的工作。
二十四孝故事中的《涤亲溺器》讲述的是北宋时期著名诗人、书法家黄庭坚的孝行故事。以下是这个故事的具体内容:黄庭坚,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是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和书法家。他天性极其孝顺,尽管身居高位,担任太史等显赫职务,但他对母亲的侍奉却始终充满孝诚。故事中,黄庭坚的母亲年事已高,身体多病...
涤亲溺器的读音是dí qīn nì qì。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的一个孝顺故事,用来比喻孝养父母。其中,“涤”表示洗涤,“亲”指的是父母,“溺器”则是古代用来装尿液的器具,也可以读作niào qì。 在书写时,请注意“涤”字的右边部分不是“条”,而是“易”少了上面的一横;“溺”字则是“水”字旁加上一个“...
【成语故事】涤亲溺器 【成语故事】涤亲溺器 很久以前,有个叫苏东坡的人,因为他对文学艺术的痴迷,被誉为文学家和政治家的双料封号。苏东坡出生在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家庭中,他的父亲是一位资深的文学家,深受当地人的敬重和喜爱。苏东坡从小就受到父亲的严格教育和熏陶,他不仅喜欢文学艺术,还对政治事务有着...
涤亲溺器这个典故的含义是强调孝顺父母要从点滴小事做起,用实际行动来表达对父母的关爱和敬意。这个典故最早见于北宋时期的黄庭坚。黄庭坚是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他非常孝顺父母,为父母涤亲溺器的故事被后人传为佳话。据史书记载,黄庭坚每次为父母洗涤便器时,都亲自用手将便器中的污垢擦洗干净。他认为为父母尽孝是...
涤亲溺器 诗曰:贵显闻天下,平生孝事亲。亲自涤溺器,不用婢妾人。 这首诗说的是黄庭坚奉母尽诚的事。这是《二十四孝》中的第二十四则故事。 黄庭坚,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他二十三岁就中了进士,苏轼是这样赞他的:“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说他文章...